第522章 企鹅上市(1 / 2)
2004年4月16日,星期五。
香江中环金融街8号,联交所交易大厅内气氛凝练而克制。
马画藤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并不习惯的西装领带。
他望向身旁的张啸龙,两人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
那其中既有期待,也有难以完全掩饰的忐忑。
这一天,本该是企鹅公司创始团队齐聚的时刻。
然而李琦仍远在大洋彼岸处理要务,唯有越洋电话中那句“放心上市,一切有我”
回荡在马画藤耳边。
事实上,若非李琦半年来的多方推动与战略重构,这家起源于鹏城、主打qq即时通讯的互联网公司,恐怕难以在此时就走上上市之路。
春季的香江金融市场确实显现出一定的活跃态势,资金面对新股的接纳度较往年同期有所提升。
但即便如此,市场对科技类企业仍然心存警惕——互联网泡沫破裂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投资者们对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始终抱持审慎态度。
企鹅团队的筹备工作已持续多月。
从招股书的反复修改,到路演行程的精心安排,马画藤事必躬亲。
在最终定版的招股文件中,他们甚至直言不讳地写道:“我们无法保证未来能够盈利。”
这种罕见的坦诚,既反映了团队务实的态度,也折射出当时市场环境的严峻。
行价最终定在73港元。
这个数字,相比前世马画藤最初预期的37港元,几乎翻了一倍。
而融资规模达到60亿港币,更是原先设想的四倍有余。
当然以2004年的标准来看,这一规模也只能算是中上水平,远未达到后来科技巨头上市的盛况。
“应该没有问题吧?”
张啸龙在敲钟前低声问道。
马画藤目光扫过交易大厅,声音平静:“李总说了,不会有问题。”
“那就敲钟吧!”
…
当日的香江股市平静如常。
许多投资者早晨翻阅财经版时,对这家内地互联网公司的上市并未给予过多关注。
“内地的公司在香江上市?”
在中环一家证券营业部里,老股民陈先生推了推老花镜,“还是互联网公司?主营业务是…qq?啥玩意啊?”
这种反应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毕竟,2004年的香江股市仍以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为主导,科技板块体量有限,且大多表现平平。
然而,在另一个圈层——香江娱乐圈中,却悄然涌动着不同的暗流。
…
“范酱,你能不能再借我一些钱?”
钟甄涛握着电话的手有些出汗。
电话那头的范酱语气犹豫:“还要借钱炒股啊?我们好不容易快把外债还完了。”
“我知道,你不相信我,难道还不相信师父吗?他啥时候做过赔钱的生意?”
范酱沉默良久,终于咬牙道:“实在不行,我把店也给押上,贷一些钱出来。”
“我还有一些饰,卖出去也能凑几百万。”
钟甄涛激动地抱住身旁的友人,差点跳起来:“我就知道你还有办法!”
“要不是看在大师的面子上,我决计不会拿钱出来的。”
范酱叹气道,“这可是我最后的家底了。”
“放心,绝对不会让你亏掉的。”
…
与此同时,在香江另一端的半山豪宅区,李连捷正在与妻子莉智进行类似的对话。
“那我们拿出来多少钱来买这只股票?”
莉智忍不住问道,“要不然把《投名状》这次的收益拿出来?”
《投名状》中李连捷采取的是片酬加分红的打包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