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大汉折损兵马万人(4 / 6)
白,终是道:“许是被人勾引,一时乱了心智。”
“色迷心窍更应该让他受教训。
连在椒房殿都敢胡作非为,在其他地方他是如何胆大妄为?”
刘徽一点不认为刘景明有需要她求情的地方,无论是他强迫小宫女,还是被小宫女勾引都好,重点在于他敢在椒房殿动心思。
动了,便不能容!
刘彻那儿也是一样的态度。
太子妃想让刘徽求情,绝无求情的可能。
这下太子妃面如死灰。
从刘徽那儿得到肯定的答案,刘据即上书请依法处置,将刘景明重责之,且流放。
流放二字一出来,那都看到刘据处置人的态度了。
就算是儿子又如何,做下如此丑事,万万不能容之。
椒房殿是什么地方,刘景明敢无法无天,便要受到惩罚。
逼害人命就更不用说了,当依国法处置。
刘据的态度一出来,朝廷上本来以为刘据断然不会容忍自己的儿子受到惩罚,结果现刘据压根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心思,依国法处置,刘据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后,不认为刘据有何不该处置的地方。
自此,朝堂上对刘据的印象大为改观。
谁说太子软弱来着?
秉公执法,心存百姓,大义灭亲,当断则断。
颇有刘彻之风。
朝廷上本来认为刘据样样不如刘徽的人,随此事的酵意识到,他们所认识的太子是无害的,那只是表面。
刘彻不让刘据插手朝堂上的事,难不成刘据不断上下蹦跶,只为了让人看到他的厉害?
那不纯纯是找死吗?
还不如安安静静的待着。
刘据没有展示他才能的机会,只是因为他一时没有那样的机会,不代表他无能。
太子就算再比不上刘徽,那也只是和刘徽相提并论罢了,不代表他不堪为储君。
看,一旦有事,刘据的当机立断,取舍之果断也就表露出来。
刘彻收到刘据的上书时,对最近的事也有所耳闻,莫说朝臣意外,刘彻也瞬间意识到,刘据只是为人谦和罢了,不代表他不懂得取舍,不知如何才能于国有利。
一个不像样的郎君,敢在椒房殿内动了心思,是不是算计不重要,重点是他的态度。
他敢在椒房殿内动心思,千个万个理由都没有用,他就应该受到惩罚。
刘彻打一开始已经打定主意,没有表态的他是在等各方的态度。
刘据的态度,刘徽的态度。
比起刘徽来,刘据的态度更是刘彻要从中看到的。
意外惊喜之余,刘彻的心情又显得有些复杂了。
而在此时,河西传来消息,匈奴进犯,来势汹汹,重点更在于,大汉败了,竟然损失万人兵马。
消息传回长安,刚刚经历各国来朝不久,想不到匈奴主战的一方竟然再次进击大汉,而且还让大汉的兵马损失惨重。
自刘徽当年进击漠北,匈奴大单于臣服后,那么多年虽然和匈奴大大小小的战事不休,大汉从来没有损失这样的大。
传来损失万人兵马,而且一城被掠,对于大汉上下来说那是狠狠的打脸,打得人那叫一个痛。
得了,卫青、霍去病都到未央宫的宣室前,听听为何会有此败。
没等他们找出理由,时隔数十年,那只响过一次的登闻鼓再一次敲响了。
一个满身是血的人出现在登闻鼓前,大声的道:“有人贪污抚恤将士的款项,甚至有人故意以劣质的铠甲替换精良的武器,以令匈奴得胜。
万余将士因此而惨死。
河西一败,非败于匈奴,而是败于内部,败于大汉的奸臣视大汉将士的性命如草芥。”
登闻鼓一响,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