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孝陵前(2 / 3)

加入书签

p;   “哎呀,你告诉皇上就是告诉全南京了,这点你不知道吗?皇上知道了,找不找官员来询问?”

    王之心颓然坐到了碑亭石栏上,这种事焦头烂额,他完全没有经验,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能相信练国事。

    练国事也是第一次遇到,汗水打湿了里衣,拉扯弄歪了官帽,但大明官员的基本素质还在,瞒,坚决要瞒住。

    神烈山碑亭前,秋风瑟瑟,吹动着两人的衣袂。练国事和王之心一站一坐,双目对视,俱是一脸紧张和无奈,蠕动的嘴唇无声,谁也没再开口,一切无言。

    所谓的孝陵大营,是因为这伙和流民差不太远的太祖苗裔到了南京后,几位大佬王爷们合计出来的安置办法,建立军营,限制出行,避免扰民。

    这帮人看到梅春后,有人差点以为遇到了瓦剌留学集团的项忠,朝廷这是要把神烈山碑变成荆襄“堕泪碑”?

    煌煌大明处置流民的手段可没有啥好口碑,血腥镇压是这帮大人物们的第一选择,二十万对他们而言只是数字。

    太祖苗裔终究和流民还是有区别的,没有动刀子,还给吃的,给住的,只要不乱跑,问题都不大。

    孝陵大营,一开始的管理其实还是不错的,随着人越来越多,数度扩建,待遇越来越差,而问题层出不穷。

    最恐怖的是,生病的人突然多了起来。练国事最先发现这一情况,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大疫,迅速请来了治下名医,吴中温病学派掌门人——姑苏吴有性。

    吴有性可不是慕容复,是有真本事的,他严厉批评了孝陵大营把人关在一起的安置办法,要求疏散,隔离,迁移。

    练国事非常能干的借机平了常平仓和预备仓的百年老帐,甚至从漕运总督杨一鹏那里化缘到了部分漕粮。

    当然,这也是因为朱慈炅的远程影响力,他赢得太快了,南京这边被内阁压迫,准备得有点多,上面突然不需要了,所以才有余力给练国事。

    粮是足够的,但钱就很困难。能够混进南京的世子王子将军们宁愿把银子洒在秦淮河上,甚至是扔给过路乞丐,也绝对不愿意救援同宗。

    即便是周王这样的“贤王”也不例外,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就是个无底洞。好不容易甩给朝廷了,还要王府出手,当人傻呢?除非大家一起出,单独一家,福王恐怕都摆不平。

    最后银子这块还是成了朱慈炅的事,谁叫你是皇帝,作为朱慈炅代表的王之心也就没法置身事外了。

    搞钱,王之心还是有一手的。江南织造总局敢不听王公公的,立马换人,江南丝商敢不孝敬织造总局,立马滚蛋。

    对太祖苗裔怨念最深的人中无可避免的加入了苏杭的大商人们,不过,他们很快涌进南京城找补损失。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