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天子出剑(1 / 3)

加入书签

    朱慈炅抬起头,看向陈子壮。

    “集生你说。”

    陈子壮拿出一叠文书,看了眼徐光启和吕维祺,方才开口。

    “启禀陛下,天工院也注意到上海问题了,这主要是张玉笥的研究,我们做了一些补充。玉笥在主持新城,所以由我来禀报。我们曾将文书转过内阁、工部和户部,但都没有回执。”

    刘一燝紧握扶手,杨一鹏茶盏轻颤。天工院确实送了一份关于上海的文书,但他们每天都送文书,区区一个县的事务,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当回事。

    陈子壮此举当真是咬人的狗不叫,天工院可以私下给朱慈炅说的,但陈子壮选择当面说,也是表明他不会背后中伤,只是就事论事。

    可就算如此,刘一燝和杨一鹏脸色也非常难看,说实话,背后中伤以他们的地位反而未必害怕,当面打脸却是如鲠在喉。

    此事之后,陈子壮时代的天工院可能就要回到倪元璐时代了,话语权无形中上升,内阁压不住,而陈子壮可没有倪元璐的嚣张,想要挖坑,很难。

    天工院和内阁的权争从成立那天起就存在,始作俑者其实是今日主持内阁的刘一燝,木工房首辅的外号可不是盖的。

    后来的倪元璐继承了刘一燝的作风,但他的政治素质其实堪忧,很轻松就被人阴了,如今明升暗降,实际已经脱离决策中心了。

    陈子壮给外人的印象一直是笨拙生涩的,却也很招人喜欢的谦虚的年轻小伙。

    不管主动被动,谁处在天工院的这个位置上,都会向内阁争权,这本就是朱慈炅设置天工院的目的。

    陈子壮发言时,王铎、蒋德璟,那怕是新人孙三才都正襟危坐,神情严肃,仿佛默默站台,充分展示了天工院的一体属性。

    朱慈炅并未留意到会议室内气氛的诡谲,在他看来,这正是天工院应尽之责。陈子壮的意思不过是内阁他们没有对上海产生重视,没见不在场的工部都提了一嘴。

    他更感兴趣的是事情本身。

    陈子壮的声音很稳定,主持了这么久的天工院,多少也有点自信了。

    “我们认为,松江府、上海县对上海目前的治理是迟钝和无效的,如果放任不管,上海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第一,上海的工棚不合格,引入大量民工后,他们没有任何防疫准备,而且上海的用水已经出现了严重短缺,很多民工甚至直接从黄浦江、吴淞江中取水饮用。

    上海根本没有建立南京、苏州、扬州这样的医疗应急体系,府县对这些事是放任不管的。

    第二,上海的确在建设工场商铺,但他们完全没有规划,没有地下排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