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朕问》天下(十二)(4 / 5)
约是以本朝张居正自居了,你这老倌的确配得上一句帝师,可是你悖逆朕的和张居正悖逆神庙的是一回事吗?言之凿凿,文采华丽,大谈修心,这难道不是你的私欲?
顾秉谦的忠奸之论更像是事功论,让朱慈炅眼前一亮。
顾老奸臣先讲了分辨忠奸的不易,“皮囊嘴皮皆成空,且试炉火煅三日”。大明有很多困难的国事,都是分辨忠奸的炉火,扔进去一试便知,成事者为忠,敷衍者定奸。
顾老奸还创造性的以此为魏忠贤张目,提出七分忠三分奸,无论是三大殿还是白莲教的炉火都煅出了魏大珰的赤胆忠心。
这个有点刺激了,朱慈炅继位后没有清算阉党的回旋镖来了。这位棺材板都快盖上的老奸突然有舞台了,有点兴奋,妙语连珠。
朱慈炅觉得非常好,因为单单从道理上讲,他都讲不过顾秉谦,这枚炮仗扔进东林的池塘,要炸死一群鱼虾。
朱慈炅指节敲击书页,非常满意。
第四篇的作者是应天府尹练国事,这位以为朱慈炅是真心求教,没有把约稿当成展示舞台,而是写了一篇说教意味特别严重的策论。
他提出了辨忠奸八法。人前人后是否有异,京官时与地方官时是否有异,皇帝亲近时和疏远时是否有异,有权时和无权时是否有异,利益抉择时的表现,危难关头的表现,要警惕谄媚,还有什么是大奸若忠。
这位还提出了人心有变,有人始忠终奸,有人始奸终忠。非常详细系统,让朱慈炅都收益匪浅。
不过朱慈炅要是真拿他这一套去一一对应身边人,会发现身边没有一个好人,人心禁不起考验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