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0智融AI:开启反恐决策新范式(5 / 8)

加入书签

生成3套战术方案,用全息沙盘直观展示各方案的人质安全系数、行动风险,供指挥官选择。

    陈凯则研发“决策共识机制”,当人机决策出现分歧时,系统自动启动“分歧分析模块”:对比双方决策的依据、目标、风险,生成分歧报告;借鉴古代“朝堂议事”的辩论模式,让AI通过数据可视化方式“阐述”自身决策逻辑,人类指挥官则补充经验判断依据,双方共同修正决策方案。在一次“化工厂区反恐”模拟演练中,AI主张“快速突入控制阀门”,人类指挥官担心引发爆炸风险,分歧分析模块对比双方依据后,最终确定“先冷却管道再突入”的折中方案,既保障了行动速度,又降低了安全风险。

    人机协同的另一个难点是人类指挥官对AI决策的信任度不足。部分指挥官因担心AI决策失误,在实战中倾向于放弃AI辅助,回归传统指挥模式。针对这一问题,赵阳借鉴古代“试错练兵”的思路,设计“渐进式信任培养体系”:从简单场景开始,逐步提升任务复杂度,让指挥官在一次次成功的协同案例中建立对AI的信任。同时,开发“决策追溯系统”,AI的每一步决策都可追溯到具体的数据依据和战术来源,让指挥官清晰了解决策逻辑,消除“黑箱顾虑”。

    在为期3个月的人机协同培训中,参与培训的100名指挥官对AI的信任度从初期的45%提升至82%,协同决策的效率比纯人工决策提升了60%。在最终的综合演练中,人机协同成功处置了“多目标分散劫持”“生化武器威胁”等复杂场景,行动成功率达95%,远超纯人工或纯AI决策的效果。

    人工智能反恐决策系统研发完成后,首先在中亚某国的“跨国反恐联合演习”中接受实战检验。此次演习模拟“****在山区化工厂制造爆炸威胁”,涉及“山林渗透”“化工区处置”“城市疏散”三个跨域场景,参演方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5国反恐部队。

    演习前,王玲团队将各国的装备参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