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4星河农书的新注脚(2 / 7)
‘种药’,本质就是在培育微生物群落。良渚的管道系统,相当于把‘溲种法’放大到了农田尺度。”
当晚,他们将陶瓷管道的结晶样本带回实验室,与“粪丹”菌剂进行融合实验。周明盯着反应釜内翻滚的淡褐色液体:“加入结晶提取物后,菌剂的抗逆性又提升了!地外母星的沙漠土壤,说不定真能变成沃土。”
三天后,地外母星农业代表团如期而至。为首的“赭石”通体呈的颗粒感,看到实验台上的陶瓷管道碎片时,思维信号里满是震撼:“我们的古籍记载,百万年前星盟曾传授过‘土壤活化术’,但技术早已遗失。没想到在地球的远古遗址里,能看到实物原型。”
王玲带领他们来到火星农业舱的模拟实验区。这里复刻了地外母星的沙漠环境,接入良渚陶瓷管道原理的菌剂输送系统正匀速运转,原本板结的土壤中,几株“星稻”幼苗已抽出嫩绿的新叶。
“这是‘古法+现代’的解决方案。”王玲调出全息演示图,“良渚的管道系统提供输送思路,《齐民要术》的‘粪肥理论’提供微生物基础,再用基因编辑强化菌剂活性。你们看,幼苗的根系已经开始分泌改良物质了。”
“赭石”伸出触须触碰土壤,沉默许久后传递出沉重的信号:“我们的母星曾有过万亩良田,但过度依赖机械改良,破坏了土壤的微生物链。现在才明白,你们古人说的‘顺天应时’,是宇宙农耕的根本法则。”
代表团离开后,“星际智慧图谱”突然弹出新的任务提示:【检测到地外文明农耕危机,触发联合任务:构建“星河农书”数据库,收录各文明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方案】。任务奖励栏里,一枚闪烁的晶体引起了王玲的注意——标注为“星盟原始农耕编码”。
“这应该是解开地外母星农业谜题的关键。”黑龙盯着晶体影像,“‘荧惑’说过,星盟的农耕技术起源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