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4星河农书的新注脚(4 / 7)
一把土壤放在鼻尖轻嗅:“还有救。《本草纲目》里记载过‘沙壤活化方’,用棘刺、艾草发酵后拌入沙土,能唤醒休眠的微生物。我们的菌剂正好能放大这个效果。”
当天下午,团队就启动了改良实验。周明操控无人机播撒菌剂,黑龙带领地外工程师搭建简易管道系统,王玲则指导当地农户制作“草木灰发酵肥”。当第一批“星稻”种子播入改良后的土壤时,“赭石”的触须微微颤抖:“这是一百年来,我们第一次重新播种。”
在等待种子发芽的日子里,王玲他们走访了地外母星的古老部落。部落的长老拿出珍藏的兽皮卷,上面用矿物颜料画着螺旋状的种植图案——与三星堆神树的枝干纹路、星盟“天地种植法”的螺旋轨迹完全一致。
“长老说,这是祖先传下来的‘生命纹路’。”“赭石”解释道,“以前播种前都会绘制这个图案,但没人知道它的意义。”
王玲拿出青铜犁模型,兽皮卷上的纹路立刻与犁铧的星纹产生共振:“这是农耕的‘能量引导图’。三星堆神树的枝干对应作物的生长轨迹,螺旋纹路能汇聚环境中的能量,促进作物生长。”她顿了顿,补充道,“就像我们古人种地前祭祀天地,本质是通过仪式感凝聚对自然的敬畏,这种精神能量,或许真能影响作物生长。”
三天后,农田里冒出了嫩绿的芽尖。当“星稻”幼苗与“赤穗草”开始缠绕生长时,地外母星的农业监测系统传来数据:土壤微生物活性恢复到了鼎盛时期的60%。“赭石”激动地传递信号:“你们的古籍,真的创造了奇迹!”
离开地外母星前,王玲将“星河农书”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交给了“赭石”:“这里收录了地球各朝代的农耕智慧,还有我们的改良方案。农耕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星球的‘顺势而为’。”
返程途中,飞船突然接收到“太白”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