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1星际智慧图谱:星河永流(3 / 8)
; “没时间犹豫了。”黑龙将一枚自制的共振器塞进她手里,“这东西能根据古籍数据校准时空坐标,我们得去2110年的火星,找到‘玄冥号’最初的发射参数,只有这样才能修复时空乱流,否则不仅我们困在这里,‘银河一号’的航线也会被扭曲。”
两人快步走向光带,共振器屏幕上,《齐民要术》的“农时图谱”与火星的地形数据自动关联,生成了安全穿越的轨迹。当光带将他们彻底包裹时,王玲仿佛听见了稻谷生长的声音,还有“玄冥号”机械臂叩击冰壳的回响——古今的声音在时空隧道中交织,像一条流动的星河。
再次落地时,灼热的空气扑面而来。眼前是尚未完工的火星农业舱,钢结构框架裸露在外,几名穿着防护服的工程师正忙着调试温控系统。不远处,年轻的周明正蹲在临时育苗箱前,小心翼翼地给稻种浇水,脸上满是紧张与期待。
“那是十年前的周工,”王玲压低声音,“他还没开始用古法改良种植技术,第一批稻种的发芽率只有30%。”她调出终端里的“溲种法”改良数据,“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给他,否则火星农业计划会推迟五年,‘银河一号’的粮食储备根本不够。”
黑龙却指向农业舱的角落,那里堆放着几卷数字化古籍,封面印着《氾胜之书》的字样。“不用我们给,古人的智慧早就在这了。”他走上前,假装是前来支援的工程师,“周工,这批稻种是不是发芽困难?我看你这里有《氾胜之书》,里面的‘溲种法’或许能帮上忙。”
年轻的周明抬头看他,眼里满是疑惑:“我试过了,但火星的土壤没有地球的微生物,方法行不通。”王玲适时走上前,将终端里的改良方案递过去:“试试加火星土壤里的赤铁矿粉末,再用纳米涂层包裹种子,这是后来你们团队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古籍里的‘顺地利’,其实是要结合星球的实际环境。”
周明将信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