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星际智慧图谱 星河永流(2 / 5)

加入书签

器存储数据,只是载体不同。”

他突然指向冰原尽头,一道微弱的银蓝色光带正在闪烁,“那是另一个时空节点,连接着火星农业舱的建成初期——2110年,周明团队刚把第一批稻种带上火星。”

王玲的终端突然响起提示音,“星际智慧图谱”

的远程连接信号竟奇迹般恢复了。

屏幕上,林晓雨的焦急面孔浮现出来:“王玲!

你在哪?图谱显示你的生物信号出现在冥王星十年前!

张总现,良渚玉琮的纹饰能稳定时空隧道,你必须找到对应的数据”

信号突然中断,只剩下屏幕上跳动的红色坐标——与冰原尽头的光带位置完全重合。

“没时间犹豫了。”

黑龙将一枚自制的共振器塞进她手里,“这东西能根据古籍数据校准时空坐标,我们得去2110年的火星,找到‘玄冥号’最初的射参数,只有这样才能修复时空乱流,否则不仅我们困在这里,‘银河一号’的航线也会被扭曲。”

两人快步走向光带,共振器屏幕上,《齐民要术》的“农时图谱”

与火星的地形数据自动关联,生成了安全穿越的轨迹。

当光带将他们彻底包裹时,王玲仿佛听见了稻谷生长的声音,还有“玄冥号”

机械臂叩击冰壳的回响——古今的声音在时空隧道中交织,像一条流动的星河。

再次落地时,灼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眼前是尚未完工的火星农业舱,钢结构框架裸露在外,几名穿着防护服的工程师正忙着调试温控系统。

不远处,年轻的周明正蹲在临时育苗箱前,小心翼翼地给稻种浇水,脸上满是紧张与期待。

“那是十年前的周工,”

王玲压低声音,“他还没开始用古法改良种植技术,第一批稻种的芽率只有30。”

她调出终端里的“溲种法”

改良数据,“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给他,否则火星农业计划会推迟五年,‘银河一号’的粮食储备根本不够。”

黑龙却指向农业舱的角落,那里堆放着几卷数字化古籍,封面印着《氾胜之书》的字样。

“不用我们给,古人的智慧早就在这了。”

他走上前,假装是前来支援的工程师,“周工,这批稻种是不是芽困难?我看你这里有《氾胜之书》,里面的‘溲种法’或许能帮上忙。”

年轻的周明抬头看他,眼里满是疑惑:“我试过了,但火星的土壤没有地球的微生物,方法行不通。”

王玲适时走上前,将终端里的改良方案递过去:“试试加火星土壤里的赤铁矿粉末,再用纳米涂层包裹种子,这是后来你们团队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古籍里的‘顺地利’,其实是要结合星球的实际环境。”

周明将信将疑地按照方案处理稻种,几小时后,育苗箱里果然冒出了嫩绿的芽尖。

他激动地抓住王玲的手:“太神奇了!

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

王玲指了指终端里的良渚玉琮纹饰:“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他们早就懂了,智慧要跟着环境走。”

此时,黑龙的共振器突然出警报。

屏幕上,时空隧道的稳定性正在下降,“玄冥号”

的残骸信号变得异常微弱。

“我们得去下一个节点——2100年的‘太白’天文台建成时。”

他拉着王玲走向新出现的光带,“陈砚之当时刚现玛雅星图的异常,只有他能帮我们解读玉琮纹饰的时空编码。”

穿越的眩晕感过后,两人站在了金星轨道上的“太白”

天文台主控室。

年轻的陈砚之正对着屏幕上的玛雅星图呆,眉头紧锁。

屏幕上,星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