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播出之后的日常(1 / 2)
电视剧播出那天,小区破天荒地在大门口支起了投影幕布。傍晚时分,居民们自带小板凳聚集在广场上,场面比过年看春晚还热闹。陆子昂原本想躲在家里,结果被王大妈带着几个老姐妹直接上门"请"了出来。
"主角怎么能缺席!"王大妈一边说着,一边往他手里塞了把瓜子。
片头曲响起时,全场安静了一瞬——画面里是再熟悉不过的小区晨景:遛狗的老人、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开始出摊的早餐车。当镜头扫过陆子昂穿着跨栏背心买早点的背影时,现场爆发出善意的哄笑。
"陆老师,你这身打扮可比当年走红毯接地气多了!"有人在黑暗里起哄。
陆子昂嗑着瓜子,笑得坦然:"这才是我现在的正常穿搭。"
随着剧情展开,居民们时而哄笑,时而唏嘘。看到自己在屏幕上的表现,有人不好意思地捂脸,有人兴奋地指给邻座看。最精彩的是放到王大妈即兴演讲那段时,全场自发鼓起掌来,王大妈激动得直抹眼泪。
"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还能上电视。"她拉着陆子昂的手,"多亏了你啊,小陆。"
剧集播出后,小区意外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好奇的观众特地找来,想看看这个特别的小区。煎饼摊老赵的生意翻了三倍,他干脆在摊前立了块牌子:"剧中同款煎饼,陆老师认证。"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粉丝专门来蹲陆子昂晨练,就为看他打太极。最后他不得不把锻炼时间提前到清晨五点,结果发现这个时间段也有人在等——是来拍日出的大学生。
"我现在算是体会到动物园里熊猫的感受了。"某天他对来串门的老周抱怨。
老周笑得直拍大腿:"你这是自带流量体质,躲哪儿都没用。"
不过热度带来的不全是烦恼。小区借着这波关注,顺利申请到了更多的社区改造资金。图书角添置了新书,健身区更新了器材,连一直悬而未决的儿童游乐场项目也批下来了。
"所以说,你这影响力用在正道上,能办成不少事。"社区主任乐呵呵地给陆子昂送来一面新锦旗,这次写的是"社区之光"。
陆子昂把锦旗收进储物间,那里已经堆了四五面类似的锦旗。"主任,下次能不能换点实用的?比如减免点物业费?"
现在的陆子昂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半隐居的生活。每天清晨锻炼,上午写作,下午去图书角帮忙,晚上则是在小区里散步。偶尔会有认出他的观众要求合影,他一般都爽快答应,只是会开玩笑地说:"记得开美颜。"
他的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不再写那些刻意追求深度的作品,而是专注于记录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最近在写的一系列《小区物语》,就是以邻居们为原型的小故事,在社区公众号上连载后颇受好评。
"你这写得比电视剧还生动。"阿杰边看边说,"特别是写我改造旧物那段,把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细节都写出来了。"
"生活本就比戏剧精彩。"陆子昂正在修复一本脱线的词典,"我只是个记录者。"
这天下午,他照常在图书角值班。一个陌生年轻人犹豫地走过来,递上一本《我们小区的故事》:"陆老师,能给我签个名吗?我是看了电视剧专门从城东过来的。"
陆子昂接过书,发现书页间夹着许多便签,上面工整地记录着读者的感想。最让他动容的是其中一张:"谢谢你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你住在城东?"他一边签名一边问。
年轻人点点头:"我们小区都是新建的高楼,邻居之间都不认识。看了电视剧,我才发现原来小区生活可以这么温暖。"
陆子昂想了想,从柜台下拿出一本空白笔记本:"把这个带回去,从记录你们小区门卫的故事开始。"
年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