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咸鱼の终极奥义心静自然凉(1 / 2)
猫毛事件的后遗症比陆子昂预想的还要持久。
养老公寓仿佛掀起了一场“向陆院长学习无处不在的艺术洞察力”
的热潮。
老人们看啥都带着点“这会不会是艺术”
的滤镜,导致食堂王婶切土豆丝都不敢切太匀,生怕被夸刀工充满了“刻意的随机性”
。
陆子昂果断采取了最高级别的防御措施——宅。
他减少了在公共区域晃悠的时间,大部分活动缩回自己的小房间进行。
下棋?自己跟墙下。
织毛线?对着教学视频慢放05倍琢磨。
连听书都戴上了耳机,坚决不让任何“哲理”
外泄。
他甚至开出了一套全新的、更适合室内的躺平姿势:比如,观察窗台花盆里那几根小葱每天长了零点零一毫米;或者,研究“总裁”
在不同时间点尾巴摇摆的频率与阳光照射角度的关系(结论:毫无关系,全看猫主子心情)。
这种极致的“静态”
生活,起初让他觉得有点闷,但渐渐地,竟也品出点别样的滋味来。
就像一锅老火慢炖的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细微的气泡,味道都熬进了汤水里,表面却波澜不惊。
他现自己能清晰地听到楼上刘奶奶浇花时哼的小调,能分辨出走廊里不同人拖鞋摩擦地面的声音,甚至能通过空气中飘来的微弱气味,判断出今天食堂熬的是绿豆汤还是银耳羹。
这种对周遭环境细腻的感知,是以前被系统任务和各种意外推着跑时,从未有过的体验。
当然,外界的“骚扰”
并未完全断绝。
王导虽然放弃了纪录片,但隔三差五还是会些《广场风云》在各地电影节的消息,以及一些国外影评人对其“独特美学”
的惊叹翻译。
张明宇偶尔会来新项目的概念图,请他“感觉一下”
林绾绾甚至寄来一张某海岛艺术节的邀请函,附言:“躺着也能晒太阳,考虑下?”
陆子昂的处理方式高度统一:王导的消息,回个“哦”
或“恭喜”
;张明宇的图,回个“不错”
;林绾绾的邀请函,直接垫了桌脚——因为他现桌脚确实有点不平。
他越来越擅长这种“非暴力不合作”
式的回应,像一颗被丢进池塘的小石子,起初还激起些涟漪,但很快就沉底,安静地待着,任由水面恢复平静。
这天傍晚,天气有些闷热。
陆子昂窝在房间里,对着一个小风扇研究如何让它摇头的幅度更符合空气动力学,以期达到最优降温效果(结论:还是心静比较凉快)。
豆豆抱着平板电脑跑了进来,小脸皱成一团:“陆叔叔,不好啦!”
“怎么?‘地毯’又卡在哪个缝里了?”
陆子昂头也没抬,继续跟风扇较劲。
“不是!
是网上!
有人说王伯伯的电影不好!”
豆豆把平板塞到他面前。
那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影视评论公众号,了一篇关于《广场风云》的尖锐评论,标题就很唬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析〈广场风云〉的伪现实主义与情感投机》。
文章里,作者用各种专业术语剖析了影片的“取巧”
之处,认为那种“毛边真实”
是精心算计后的结果,所谓的“市井温情”
不过是消费苦难、迎合中产怀旧心理的廉价糖精,并犀利地指出“闲人陆某”
的创作理念实则是“缺乏真正艺术野心的犬儒主义”
。
底下评论区吵成了一锅粥,有赞同的,有反对的,还有纯粹看热闹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