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论名誉校友的自我修养(1 / 3)

加入书签

那部原生态的《数字生活纪实》片子在社区文化节上意外获赞,不仅让小郑干事在领导面前长了脸,更让养老公寓“老年大学教学点”

名声大噪。

其他社区的老人们听说这边上课轻松实用、还能拍出“获奖”

纪录片,纷纷打听能不能“转学”

过来。

小郑干事干劲更足了,三天两头跑来,不是商量着扩大招生规模,就是琢磨着开设“进阶课程”

,看陆子昂的眼神热切得像看一座未经掘的金矿。

陆子昂被这突如其来的“成功”

搞得有点懵,同时警惕性大大提高。

他严防死守,坚决否定了所有“扩招”

和“进阶”

的提议,理由十分充分:“地方小,坐不下。

老师少,教不过来。

最重要的是,”

他指了指院子里正为一块桂花糕该谁吃而进行“友好协商”

的张大妈和李大爷,“学风过于自由散漫,不利于系统教学。”

小郑干事看着那边快要展到太极推手阶段的“学风”

,深以为然,暂时打消了念头。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老年大学总部不知从哪个渠道听说了陆子昂的“事迹”

(很可能还是王导那大嘴巴吹出去的),竟然派人送来了一封烫金的聘书,聘请陆子昂为老年大学的“名誉校友”

兼“特约生活导师”

,邀请他“不定期分享人生智慧与生活美学”

聘书送到时,陆子昂正和赵大爷蹲在墙角,研究一个破旧收音机还有没有修好的价值。

看着那金光闪闪、措辞玄乎的聘书,他第一反应是:“这能卖多少钱?”

赵大爷掂量了一下,撇撇嘴:“壳子是塑料的,镀金,不值钱。

不如多收俩旧手机。”

陆子顿感失望,随手把聘书塞进了装螺丝刀的工具箱里,打算让它挥点实际作用——比如垫垫桌脚。

可他低估了这纸聘书在老人们心中的分量。

“名誉校友!

还是特约导师!”

张大妈得知后,声音高了八度,“小陆院长!

这可是大事!

说明咱们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官方认可!”

李大爷摸着胡子,若有所思:“生活导师……嗯,院长确实会生活。”

主要指钓鱼和遛弯。

刘奶奶甚至找来红纸,想写个喜报贴在公告栏,被陆子昂以“影响院子美观”

为由坚决制止了。

这“名誉校友”

的头衔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虽然没啥实际约束力,却让陆子昂感觉莫名多了点“偶像包袱”

以前他溜达着去小卖部买冰棍,那是接地气;现在再去,张大妈可能就会感慨:“看,陆导师即使吃着五毛钱的冰棍,也透着股看破红尘的淡然。”

这让他还怎么好意思舔掉落在棍上的最后一点甜味?

更让他头疼的是,总部的“不定期分享”

邀请,还真就不定期地来了。

第一次是个电话,客气地邀请陆老师就“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保持内心的宁静”

做一次线上分享。

陆子昂握着手机,沉默了十秒,回答:“关掉手机。”

然后挂了电话。

第二次了封邮件,请他谈谈“银群体的创造力挖掘”

陆子昂想了想,回复了一行字:“建议多观察收废品大爷的日常工作。”

附了一张赵大爷正在高效踩扁易拉罐的背影照。

对方再没联系他。

陆子昂以为这事就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