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社区图书馆的诞生(1 / 2)
五月的阳光透过香樟树的缝隙,在小区的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陆子昂正在帮阿杰把新做的木质书架搬进活动室,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
"
我就知道在这儿能找到你。
"
老周拎着两杯豆浆,倚在门框上摇头,"
你这体力活干得比当年拍武打戏还卖力。
"
陆子昂擦了把汗,接过豆浆:"
这可是咱们小区第一个流动图书馆,意义非凡。
"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图书角的书多到放不下了。
热心的居民们捐书太积极,以至于书架不堪重负,最后连窗台、墙角都堆满了书。
在社区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把闲置的储物间改造成社区图书馆。
"
要说还是咱们小区团结,"
王大妈一边擦拭着书架一边感慨,"
从提议到开工,就用了三天时间。
"
陆子昂负责图书馆的整体设计。
他巧妙地将空间分成几个区域:儿童绘本区铺着彩色的软垫,老年阅读区摆着舒适的藤椅,年轻人喜欢的畅销书区则设计了时尚的吧台座。
最特别的是,他特意留出一面墙,用来展示居民们的读书笔记和推荐语。
"
这个设计太贴心了。
"
新搬来的设计师小陈赞叹道,"
既实用又有温度。
"
图书馆正式开放那天,小区像过节一样热闹。
孩子们兴奋地在绘本区打滚,老人们在藤椅上惬意地翻阅报纸,年轻人则好奇地浏览着彼此推荐的书单。
陆子昂被大家推举为第一任馆长,虽然他再三推辞,最后还是拗不过众人的热情。
"
陆馆长,这本书该放哪里?"
一个小女孩举着《小王子》怯生生地问。
他蹲下身,指着儿童区的星空顶棚:"
放在能看见星星的地方,正好配这本书。
"
这个小小的互动被居民拍下来到群里,配文是"
最接地气的馆长"
。
没想到这张照片意外走红,连带着社区图书馆也上了回热搜。
"
你这影响力真是不减当年。
"
老周翻着手机上的热搜榜打趣。
陆子昂正忙着给新书分类,头也不抬:"
这次可不是因为我。
"
图书馆开业后,小区的阅读氛围空前浓厚。
王大妈组织起了"
银读书会"
,每周五下午准时在图书馆交流心得;年轻的父母们自成立了"
亲子故事会"
,轮流给孩子们讲故事;就连煎饼摊的老赵也常来,说是要"
提升文化素养"
。
最让人惊喜的是,图书馆成了连接新老邻居的桥梁。
通过读书分享活动,原本陌生的邻居们找到了共同话题,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友谊在书香中悄然萌芽。
这天下午,陆子昂正在整理读者留言簿,忽然被一条留言吸引:"
谢谢这个图书馆,让我在陌生的城市找到了归属感。
"
落款是"
一个新邻居"
。
他正感动着,老周神秘兮兮地凑过来:"
有个电视台想做个社区图书馆的专题,点名要采访你。
"
"
采访可以,但必须采访全体居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