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布料才是成本的关键(1 / 2)
这个强仔,自然就是饭店老板两口子的儿子了。
按照徐德胜的说法,这小子是个人才。
脑子机灵好使,还敢打敢拼,手上攥着的生意不老少。
最为难得的是,强仔这小子还算讲信义,最起码挺爱惜自己的名声。
别看饭店老板那个精瘦的排骨样,人家也是正经有传承的武师。
也正是通过这种江湖上的关系,徐德胜最开始来广州的时候,就和这一家人搭上了关系。
找强仔自然是为了大批量的进货,这一点对方是有能力办到的。
“你们别以为,广货便宜,那些衣服裤子的全都是从海上过来的,狗屁!”
说起这个,徐德胜当初也有类似的误解。
毕竟从广州进货,运到北方城市倒卖,那些衣服鞋子蛤蟆镜之类的东西,利润真的丰厚无比。
以至于,让徐德胜最开始的时候和大部分人一样,以为这些玩意全都是直接从港澳用渔船拉回来的。
等到真正深入到这些事情里,又有强仔一家人的关系在,徐德胜才慢慢摸清楚了里头的来龙去脉。
首先,用渔船从海上拉东西回来,这玩意避免不了。
可渔船才多大点地方啊,船舱里又能装多少东西呢?
这帮渔民,都是紧着不占地方价值高的东西往回拉。
电子表、手表、计算器和家电,这些才是他们喜欢的东西。
也有大宗的尼龙布和香烟,这两样就需要一些够硬的关系了。
这种情况下,渔民不可能从海上运成衣回来的,不划算。
风险很高的。
“当初我就想岔了,我总琢磨着,那些水货都是船运回来的,可实际上,但凡是港货,全都从深圳那边的中英街直接进来的,全是正经商品!”
提起这个,徐德胜也是直挠头,想起了当初自己做贼一样询问港货价格是的糗事。
广州这边的衣服便宜,主要便宜在了布料上。
眼下国内的情况是,生产一件衣服,布料比人工贵的多,在成本中占比很大。
那些大宗从海上拉回来的布料,才是价格便宜的关键。
一开始,徐德胜觉得这怕不是当地数量众多的乡镇企业在发力。
后来发现,又猜错了。
人家是乡镇企业,虽然和国营的没法比,一说起来有不小的自主权,但也是被监管的对象,不可能直接上手整水货布料。
而衣服这类产品便宜的秘密,就藏在徐德胜一开始以为是二道三道贩子的批发市场那些商铺身上!
广州这边,早就有高第街、十三行等等批发市场。
那些商铺门脸或许不大,但后面大多都有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
这些人可不在乎那些布料是从哪弄来的,便宜就行。
布料的成本占比高,人工的成本占比低,人家这种前店后厂模式虽然产能不足,但最关键的布料价格低啊。
而且,船小好调头,但凡有什么新款式,这种商铺直接就能迅速跟进!
“咱们需要的货多,一两家商铺没法满足。
更何况,咱们也不可能不挑不检的,直接给人家的存货包圆。
所以,咱们需要一个熟悉市场熟悉行情的上家,这就是我找强仔的原因。”
徐德胜说的这些,其实也算是一种取巧的法子,让出了一部分利润,直接把一些复杂琐碎的工作甩给强仔。
但这真不是徐德胜怕麻烦或者说偷懒。
这玩意咋说呢,强龙不压地头蛇,老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更何况,徐德胜他们是要进货做生意的,又不是强占啥东西的,这里头的水,更深了。
如果说人手足够,倒也不是不能专门留下几个人,徐德胜带着,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