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中医馆】开业不到一年,其名声已然超越了南锣鼓巷,甚至在整个区都响亮起来。
陈小满当初的决定,被事实证明是极具远见的。
而成功的速度,甚至略微超出了他自己的预期。
关键并非在于营销或手段,而在于他那堪称“宗师级”的中医医术。
这并非仅仅源自安家的家学渊源或是他过去在医务处的经验,更深层的底蕴,来自于他那从未宣之于口的《社会精英系统》。
系统似乎极大地提升了他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与融汇能力,望闻问切,在他手中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许多公立医院西医难以断明或疗效不佳的慢性病、疑难杂症,在他这里,往往几副药下去,便能显露出奇效。
“陈大夫”的名声越来越响。
“找陈大夫看过没?神了!”
“同仁堂的老先生都没他号脉准!”
“别看年轻,那是真传的手艺!”
口口相传的力量是惊人的。医馆从需要预约,发展到了一号难求。
每天天不亮,医馆门外就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排队等候。
财富,如同潮水般涌来。
诊金加上药材的利润,让陈小满的收入远远超过了昔日轧钢厂处长的待遇,甚至达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程度。
对于他而言,赚钱确实变得容易了,甚至可以说,钱太好赚了。
但他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他谨记系统的初衷是“享受生活”而非成为金钱的奴隶。
他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医馆的再发展:购置更好的药材,改善就医环境,甚至开始筹划聘请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大夫,将医馆做大做强。
然而,比起财富的积累,更让陈小满在意的是社会地位的悄然变化。
昔日,他是轧钢厂的处长,受人尊敬,但那尊敬更多是源于他的职位和权力,带着体制内的色彩。
如今,他是“陈大夫”,这份尊敬则源于他实实在在的、能解除病痛的真本事,更纯粹,也更深入人心。
来找他看病的,三教九流都有。
有普通的工人、市民,也有悄悄前来、不愿声张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