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胡同,吹绿了老槐树的新芽。
南锣鼓巷似乎和往年没什么不同,但又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
这天下午,一辆出租车罕见地直接开到了95号院门口。
车门打开,先下来一位穿着时髦羊绒大衣、戴着墨镜、烫着卷发的女士,她看着熟悉的院门,眼神复杂,既有近乡情怯的激动,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她就是娄晓娥。
紧接着,一个约莫十岁左右、穿着小西装、打扮得像个小小绅士的男孩也从车里钻了出来,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略显陈旧的环境,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
这就是何晓。
她们的到来,尤其是那不同于寻常胡同居民的穿着和气度,立刻引起了在门口闲聊的几位大妈的注意。
“哟,这是找谁家啊?这打扮……是外宾吧?”
“看着有点眼熟……”
“哎呦!这不是……这不是娄家那姑娘吗?娄晓娥?!”终于有人认了出来,声音里充满了震惊。
娄晓娥摘下墨镜,露出笑容,用略带港腔但依旧熟悉的京片子打招呼:“王大妈,李婶,是我,晓娥,好久不见了。”
寒暄声中,带着巨大的好奇和探究,人们的目光更多地落在那个俊俏的小男孩身上。
“这是……你孩子?都这么大了?”
“是啊,”娄晓娥笑着摸了摸何晓的头,“叫何晓。
快叫奶奶好。”
何晓有些腼腆,但还是乖巧地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叫了人。
何晓?姓何? 这个姓氏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所有听到的人。
在这95号院,乃至整个南锣鼓巷,姓何的,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光棍了多年的厨子,傻柱,何雨柱!
消息像插了翅膀,瞬间飞遍了整个院子。
“傻柱!傻柱!快出来!你看谁来了!”有人扯着嗓子朝院里喊。
傻柱正在屋里琢磨晚上做点什么吃,听到喊声,趿拉着鞋晃晃悠悠出来:“嚷什么嚷什么?天王老子来了也得等爷们儿……”
他的话戛然而止,目光撞上站在院门口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以及她身边那个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