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再见贾当(1 / 6)

加入书签

1985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冷。

北风卷着哨音,刮过南锣鼓巷灰扑扑的屋顶和光秃秃的槐树枝桠。

年关将近,陈小满的集团公司业务愈发繁忙。

在处理好四九城总部年底的各项总结、计划和来年预算后,他与妻子安雨琪决定南下,亲自视察各地分公司的运营情况。

此时的安雨琪,早已不是仅仅在家操持家务的主妇,她在丈夫的公司里也担任着管理职务,负责部分人事和后勤,夫妻二人既是生活伴侣,也是事业上的搭档。

他们第一站自然是稳固的京津地区,听取汇报,查看账目,巡视厂房。

一切井井有条,展现出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随后,两人便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第一站是广州。

走出火车站,湿润而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北方的干冷形成鲜明对比。

高楼开始零星出现,街道上行人如织,穿着远比北方时髦,个体户的摊档密密麻麻,充满了躁动不安的活力。

陈小满在这里的服装加工厂和贸易公司业务红火,他仔细检查了生产线和出货流程,与当地的经理人谈了许久关于扩大生产和开拓新渠道的问题。

接着是深圳。

这个几年前还只是个小渔村的地方,此刻俨然一个大工地,到处是吊塔、脚手架和轰鸣的推土机,尘土飞扬中透着一股野蛮生长的蓬勃力量。

陈小满在这里投资了一个小型电子元件厂和一个食品加工厂,规模虽不如广州,但前景看好。

他感受到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无处不在的机会,但也提醒负责人要注意政策和市场的风险。

最后一站是上海。

黄浦江的风带着冰冷的湿气,吹拂着外滩古老的万国建筑群。

上海的氛围与深圳的躁动、广州的市井不同,它更沉稳,更精致,底蕴深厚但同样在缓慢而坚定地改变着。

南京路上人流熙攘,淮海路的橱窗里陈列着最新款的时装。

陈小满在上海的业务主要是服装和轻工产品的贸易,以及一家与本地工厂合作投资的食品加工车间。

视察进行得很顺利,上海的负责人老李业务能力出色,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