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八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3 / 8)
吓唬一下西虏,就算应付了事。
……
元丰八年八月壬午朔(初一)。
在吕公著和张方平的直接干涉下,经筵官们终于将相关的书目确定下来。
初步拟定,是以儒家经典《礼记》以及从李觏的《皇佑续稿》、《皇佑后集》之中挑选出来的文稿十一卷,定为御书书目,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讲邓润甫,为其名之《盱江先生集》。
《礼记》以范纯仁、吕大防主讲,程颐、吕希哲辅讲,苏辙、范百禄次讲。
《盱江先生集》以邓润甫主讲,范纯仁、吕大防辅讲,程颐、范百禄次讲。
程颐、苏辙、吕希哲、范百禄等经筵官,则被两宫授命,整理仁庙庆历至嘉佑时代的言行、法令,定为《元祐御书》,命在明年春二月之前敬呈御前,以备天子读书——这是吕公著的提议,而吕公著则是接受了来自陈州的司马光的建议。
忙完了这些事情后,两宫就拿着定好的《盱江先生集》,到了福宁殿。
赵煦这个时候,正好在御花园里看书。
见了两宫和两宫身后的内臣们手上捧着的书册,赵煦心知肚明是个什么情况。
于是,小跑到了那些内臣面前围着他们转了一圈,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这下儿就有书看了!”
两宫都微笑起来,向太后更是无比欣慰,也无比心疼——这孩子太懂事,太好学了!
……
兴庆府。
来自汴京的奏报,终于送到了兴庆府的西夏皇宫中。
西夏梁太后的身体,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不适,已经不能再正常处置国政了。
国相梁乙逋,开始全面掌权。
秉常完全是靠着仁多家的全力支持,才能在这宫廷中有着自由活动的空间。
所以,当秉常知道,汴京的使者发回报告,赶到皇宫的前殿时,大臣们都已经从殿中次第离开。
只有国相梁乙逋,站在宫殿前,等候着他。
“国相……”秉常怒气冲冲的质问:“使者回报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不等朕来就做了决定?”
梁乙逋笑了:“兀卒做的了决定吗?”
秉常看着梁乙逋,咬着牙齿道:“朕为何做不了?”
“很好!”梁乙逋将那封奏报丢到了秉常面前:“那么兀卒乾坤独断吧!”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