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苏轼在登州(4 / 6)

加入书签

  石得一点点头。

    赵煦道:“他就任才数月,不好直接提升他的寄禄官……这样,加个馆阁校勘吧!”

    说着,他就继续提笔,然后写了一道除授指挥,交给石得一:“送去中书,叫中书舍人刑恕草制除授文字!”

    “唯!”

    ……

    登州。

    苏轼拿着筷子,品尝着自己刚刚做好的一道蒸鱼。

    蒸鱼用的是秋天捕获后晒干的大海鱼。

    晒干的海鱼,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泡发,就可以上蒸锅。

    放上茱萸、酱油、猪肉还有苏轼在黄州时学到的一种特制的农家酱料后,味道鲜美至极,一点腥味都没有!

    不止是大人们很喜欢,就是苏轼的几个孩子也很爱。

    吃着美味的海鱼干,苏轼就有些诗兴大发。

    正准备酝酿酝酿,就提笔写下此时的感慨,门外却传来了他的下属,权知蓬莱县李格非的声音:“明府……明府……”

    “文叔?”苏轼站起身来,命人将李格非迎进来,问道:“何事?”

    李格非本来是京官,还是国子监的官员,本该前途远大,奈何他的亡妻是已故宰相王珪的女儿,他还曾亲临王珪葬礼。

    所以,就犯了一些人的忌讳被发落到了登州。

    刚好碰到了苏轼履任登州,这两人一碰面,就颇有些相遇太晚的感觉。

    李格非对苏轼的尊重和尊敬,更是不能用语言形容。

    几乎是如同弟子门生一般,侍奉苏轼。

    “明府,今天早上,又有一群从河北来的淘金客,到了蓬莱县……”李格非一进门就开始诉苦:“这天寒地冻的,也不知道他们来登州作甚?”

    “海上都快冻结了,连渔船都不能出海,他们还跑来淘金……”

    “还请明府快快上书官家,禁了登莱的金矿矿脉吧!”

    苏轼听着,微笑起来:“文叔勿忧,人来不怕,人来不怕!”

    登州的人口,如今将将两万三千户上下,不过十一万的总人口。

    主户占了八成,剩下的客户才两成,这就使得登州的各种雇役工人的工钱居高不下。

    汴京城外挖壕沟的民夫,每天才百二十钱。

    在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