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三章 三国刊行(3 / 4)

加入书签

p;  只看了一会,司马康就摇头叹息:“可惜了这么好的词!”

    “那杨慎杨公的文字浪费了!”

    于是,就不再将这个事情放在心上。

    转而专心的开始研究,明天的汴京义报——主要是选文。

    司马康,多少也在《资治通鉴》书局之中做过事。

    所以他的文字审美能力很强,评价能力也不错。

    这些日子来,在他的主持下,汴京义报的发行量,虽然没有增加,但大体保持了稳定。

    每天三千份,有时候能有四千份,甚至最高卖到了五千份!

    那一期,刊载了晏几道的好几首词。

    所以,整个汴京城的勾栏瓦子都轰动了!

    姑娘们人手一份据说当代的李师师还放话:愿得叔原一会!

    然而极限也就是这样了。

    根本无法和和发行量已经稳定在四万,已经卖到了整个开封府,甚至卖去了大名府和洛阳的汴京新报相比。

    司马康当然知道原因。

    汴京新报,每天都在追踪汴京物价。

    普罗大众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事情。

    他有心要效仿,奈何却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做这个事情。

    汴京城太大了。

    旧城、新城加起来,数百个厢坊,无数店铺。

    没有几百个人,随时盯着这些地方,并统计物价,根本不可能做到每日跟踪。

    ……

    但司马康不会知道。

    汴京新报刊行了《三国》后,当天晚上,整个汴京的瓦子,都开始说起了汴京新报的三国。

    同时,那一首临江仙,更是通过瓦子勾栏以及汴京新报的辐射,在一个晚上之后,就已经在整个汴京传唱。

    等到第二天,司马光从都堂回家的时候,就听到了大街小巷的孩子,都在唱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司马光听着,微微颔首:“好词!好文章!”

    “公休我儿,在何处觅到了如此佳词?”

    听着孩童们唱着的词,司马光深感,教化百姓有期。

    只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