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汴京学府的商业逻辑(7 / 8)

加入书签

sp; 朝中宰执、待制大臣们反对就不提了。

    太学里,也是议论纷纷,太学生们集体暴走。

    但在赵煦借着李雍案的抓手,由两宫出面压服了宰执。

    同时,他也召见宰执、元老,打出了‘兴学牌’后。

    元老们就开始出面,强势弹压了朝中议论。

    文彦博、张方平、孙固,都给他们的门生故旧们传话。

    太学中的官员,也分别面见了那些在太学生中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太学生,压制住了太学里的议论。

    这才是,现在靖安坊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的原因。

    不然的话,朝中士大夫和太学里的太学生们就可能联手造反了。

    大宋的文臣士大夫和太学生们,虽然还不敢和明末的文官士大夫、学生一样,举着孔孟的牌匾‘为民请命’,甚至去哭庙。

    但他们是可以学习范仲淹的榜样,集体到宫门口扣阙,甚至跪满福宁殿的东閤门口的。

    一旦如此,赵煦要面临的政治压力就很大了。

    他固然可以一意孤行。

    但,这样做的代价是士大夫群体和皇帝离心离德。

    反应在现实政治,就是会有大批官员,开始堂而皇之的摸鱼。

    这也是士大夫们,对抗皇权的王牌——非暴力不合作。

    情况继续恶化的话,这些人就可能在地方串联,甚至鼓动造反。

    刑恕听完,终于明白了,为何这两天朝中议论和太学生们,忽然就安静了下来。

    原来是天子对他们做出了这样的承诺啊!

    兴学!

    这可是大宋数代人的理想。

    同时也是新旧两党的最大公约数。

    连武臣主政边郡,都爱建学校。

    难怪了!

    “陛下圣德,臣为天下庆!”刑恕心悦诚服的拜道。

    赵官家们爱赚钱,天下皆知。

    但,当今,愿意将自己赚来的钱,用在教育上。

    这就实在是太让刑恕意外了。

    也让刑恕非常激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