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不肯让赵煦白嫖的漕司将士(3 / 5)

加入书签

bsp;   户部没钱,但三门白波撵运司那边可是有大把的钱的。

    航运资源和漕船,就更不缺了。

    正好,汴京这里一直在向陕西转运物资,漕船回航虽然也能带些货物。

    但终究不能满载,多少有些浪费运力。

    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资源最大化了。

    章衡惊讶的抬起头来,三门什么时候能产石炭了?

    赵煦微笑着看向他解释道:“卿有所不知,朕去岁曾差宋用臣,巡视清汴司沿岸,宋用臣在巡视过程中,奉旨意,至渑池鸿庆寺进香,于归途中发觉当地有一大石炭场,朕于是令河南府设监司,并许民间开采,以供给河南府及商洛等州。”

    鸿庆寺是河南的名寺始建于北魏,其石窟遗刻,历经战乱和风雨,保存到了现代。

    赵煦在现代的时候,曾去参观过。

    而在参观中,他自然也知晓了,就在当地的义马县有一个义马煤矿。

    巅峰时产煤三四千万吨,义马县也是因煤而设。

    在参观中,赵煦知道这个煤矿有很多矿脉属于露天煤矿,易于开采。

    而且,煤矿质量很高,能产出包括无烟煤在内的高质量煤炭。

    最关键的是,这个煤矿就在三门峡不远的渑池,距离汴京水路不过四五百里,而且是全程顺流的水路!

    这可太关键了!

    因为大宋物流的成本,陆路和水路相差巨大,而顺流与逆流,又是天差地别!

    根据仁庙时代的《庆历编敕》统计出来的漕司成本。

    每百斤商品,陆路每百里成本要一百钱,水路逆流三十钱,顺流的话就只要十一钱了!

    故而,赵煦自登基后,在确定了自己的安全后,立刻着手开始勘探、建设。

    借助扑买堤岸司堆垛场的机会,以派宋用臣巡视清汴司的借口,命其去渑池的鸿庆寺进香。

    顺便在宋用臣的随行团队里,塞了好几个善于勘探矿藏的内臣,并暗示他们要仔细勘探当地矿藏。

    这些人一去,就在当地发现了好几个大型露天煤矿。

    只要有人就可以开发的那种。

    当时,冯京留守河南府,这锦毛鼠素来唯命是从。

    赵煦诏书一到,立刻组织人手,设立监司,上报朝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