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熙河棉庄经济的运作。(2 / 7)
大铁钱和铜钱的汇率,在铸造八年后重新回到了10比1.
北宋印钞失败。
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四川铁钱和铜钱汇率,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
直到神宗熙宁变法,又开始对四川铁钱动手。
通过各种手段,在官方层面抬升铁钱币值。
譬如在计赃(计算刑事案件案值)领域,将铁钱铜钱汇率换算成2比1。
同时也可能提高了铁钱铸造技术,用上了质量更好的铁。
四川民间铁钱价格因此可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维持了相对稳定。
但是,很快的,随着神宗时代结束。
铁钱再次开始下跌。
绍圣时代,跌倒了2.5比1,徽宗大观5比1,然后10比1,又回到了原点。
通过这些我们现在可以得知,北宋铁钱、铜钱正常的、普遍被认可的稳定汇率是10比1.
注意,这里指的是折十的大铁钱。
就是凌策说的,一贯重十二斤,合7.2公斤铁,且在四川铸造发行的那种。
而在熙河等边境地区,使用铸造的铁钱,从熙宁王韶开边后,一直长期大量掺杂其他杂质,使这些铁钱在融化再铸造方面的价值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这些地区的铁钱币值,肯定远低于四川。
史书上也有很多熙河陕西的钱脆的记载。
所以,熙河当地的铁钱价值,在向宗回、高公纪没有去的时候,我个人假设,在15比1这个汇率上。
注意,我依然用的是凌策说的大铁钱,而非小平钱。
所以,向宗回、高公纪履任时,熙河路铁钱和铜钱汇率十五比1.
而他们管的是熙河路的钱袋子。
每年财政拨款,达到400-600万贯铜钱的熙河边防财用司。
换而言之,在最开始,也就是元丰八年六月熙河当地汇率15比1.
这意味着什么?
汴京赚钱熙河花啊!
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出现了。
这也是熙河棉庄的盈利方式。
在书里我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