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乾坤大挪移(4 / 7)

加入书签

sp;等到将来,技术更加进步,纱锭数量达到三十二个,甚至更多!织工的技能更加熟练了,一个织工一天纺出别人需要一个月才能纺出的纱锭也不是不可能。

    那你可能就会问了——织工们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她们的收入肯定也会提高数倍吧?

    对此,赵煦只能回一个呵呵。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提高。

    毕竟,绫锦院一直就是计件工资制,相当的人性化。

    假如有女工,不惜身体的不断纺纱,那么她的收入确实可以达到过去的数倍。

    但是,她得用健康

    来换!

    在原料和人工,都被压缩到极限的情况下。

    绫锦院的布匹,就很有市场竞争力了。

    这不,才卖几天,就已经将汴京城的布铺行会,打得满地找牙了。

    顺便,也让赵煦的棉布,高价出货。

    十五贯一匹的棉布,但成本每匹加起来,最多一贯钱。

    这就是十五倍的暴利!

    去年熙河路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在六万亩,最终运抵汴京的棉铃有七十万斤。

    这七十万斤棉铃去皮去杂去仔后,得到的棉花大约五十万斤,两斤棉花(宋斤)可织布一匹。

    于是,赵煦得到的棉布将近二十五万匹,哪怕按照给辽人的价格,其价值也超过了三百万贯!

    暴利!

    也让赵煦不得不感慨,果然,小农经济死路一条。

    要发家致富,还是得靠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就是,这汴京的工价,全国最高,多少让赵煦有些不大舒服。

    所以,他一直在企图想办法降本增效,增强汴京市场竞争。

    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引入偏远军州的廉价劳动力。

    本来去年淮南大旱,让他有机会,打着赈灾的幌子,将一批淮南灾民,安置到汴京。

    奈何,汴京城庞大的粮食需求,让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

    大运河每年最多八百万石的漕粮运输量。

    使得汴京城的人口数量,被卡在了目前这个量级。

    再多的话,汴京城的粮价就要上天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