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躁动的御史(2 / 7)

加入书签

核实的,就是这些厢吏。

    此外早在先帝即位之初的熙宁元年,先帝就已经下诏,强化了开封府厢吏的权力——以京朝官曾历通判、知县者为诸厢勾当公事,凡斗讼六十以下情轻者许得专决。

    这就是将开封府诸厢坊的民事纠纷、斗殴,都交给各厢坊的勾当本厢公事官处断。

    先帝起初的设想是很好的。

    合天下州郡能臣之力,将京城建设成真正的首善之地。

    奈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个美好的设想,彻底落空了。

    原因很简单。

    文臣,都是流官。

    任期都很短,尤其是开封府的文官任期,特别的短。

    过去,权知开封府几乎是一年换一个。

    好多人,甚至连半年都做不满就已经高升或者获罪出知了。

    不止是权知开封府如此。

    开封府的所有中高级文官,都是这样的。

    流水的开封府,铁打的厢官吏。

    故此,在实际上,本该属于厢勾当公事的‘斗讼杖六十以下得专决’的权力,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那些厢吏手中。

    便是来了一个想做事的能臣,成功的将权力从这些厢吏手中收回。

    但,要不了多久,这位能臣就会迅速高升。

    而继任者则会迅速的将前任抢回来的权力,再次拱手送出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外戚与厢吏,而且还是本厢的厢吏有染,就显得很刺眼了。

    尤其是,这个外戚在同时,还与和尚、道士,纠缠不清。

    仅仅是这一点,只要报上去,那这驸马就要百口莫辩,成为天家眼中的‘可疑外戚’。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但,想要靠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扳倒一位驸马,天子的亲姑父,还是有难度的!

    然而,有了弹劾的内容,要是不弹劾,就像在勾栏听曲,人家小娘子都已经投怀送抱了,但自己却已在贤者时间。

    浑身难受啊!

    再说了……

    吕陶是很清楚,现在的御史台内部是多卷的。

    无论新党、旧党,都在争相的表忠心,都希望天子能像关注朱光庭一样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