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赵煦的和平提议(4 / 6)
其王都……”
“而辽人之所以,不急于攻克高丽王都,是其太师、高丽行营都总管耶律迪烈之议……”
“据说迪烈曾向辽主进言:开城向南,道路难行,大军难以展开,且我军劳师远征,补给难继……不若以开城为饵,诱高丽军来救,在开城之下,蚕食高丽血肉,使王氏诸军丧胆,不敢与我再战……”
“如此一来,开城之后,高丽南土诸郡可传檄而定!”
赵煦听完,微微吁出一口气来。
因为,耶律迪烈的这个战略,与他上上辈子,和章惇、章楶等宰执将帅们,商议出来的灭西夏战略,几乎是相同的。
平夏城战役后,赵煦和他的臣子们,就已经决定,继续筑垒,消耗西夏。
这是充分吸取、提炼了熙宁、元丰以来的宋夏战争教训后采取的措施。
不再做梦幻想,可以速通西夏。
而是,打定了主意,依靠筑垒,逼迫西夏主力从其老巢过来,与宋军消耗。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宋依托坚城要塞,与西夏对耗。
即使西夏人,能赢下每一次的战役胜利。
但只要他们无法攻入大宋腹地,依靠劫掠人口、财富来补充他们的损失,那他们终将失血而死。
更何况,西夏人在当时,别说攻击大宋坚城了。
即使野战,也被宋军压着打。
所以,西夏必亡!
耶律迪烈,为辽人设计的这个战略,也是如此。
留着开京城,不急着攻陷,甚至不时留出一个口子,让开京可以得到高丽南方其他地区的补给和援军。
这等于是在割开高丽的血管,让其缓慢失血。
除非高丽人,能够在野战中,击破辽军主力,解除开京之围。
不然的话,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失血而死的结果。
“看来,辽人也是充分吸取了之前三次,征讨高丽,先胜后败的教训啊!”赵煦在心中感慨着。
在这次战争之前,辽人曾三次发兵征讨高丽。
其中第二次讨高丽,就曾攻占开京,焚毁高丽宗庙、宫殿。
但因为劳师远征,诸军疲惫,加上战事拖延日久,高丽的冬天又过于寒冷,以及后院起火,各方掣肘,不得不撤军。
至于第三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