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科举作弊和反作弊(4 / 7)
为此,李廌的乳母,还自杀了。
苏轼因此愧疚不已,写了一首诗给李廌——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简单的说就是——我眼瞎,把别人的卷子,看成你的了,把你的卷子看成别人的了!
那苏轼把谁的卷子,看成是李廌的呢?
答案是——章惇之子章持。
因为,章持在考试前,一直在老家跟着章惇守孝。
在守孝期间据说是跟着老父亲,天天钻研苏轼的文章。
于是写出来的文章,让苏轼误以为是受自己影响很深的李廌。
而李廌为了避嫌,故意偏离自己的风格。
结果写出来的文章,被苏轼认为是某个新党的士子——坊间说是章持。
如今,章衡知贡举,这个公案注定是不会发生的了。
因为,章持需要避嫌。
今年的科举,他已经放弃。
想着这些,赵煦就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看向章衡,问道:“章卿,如今科场之弊,何风最盛?”
“自然是怀挟!”章衡没有思考,直接答道。
这很好理解。
其他作弊手段,要么需要有背景,要么需要有关系,要么需要有很多很多钱。
或者,三者都必须具备。
只有这带小抄,众生平等,人人都能学,而且一学就会。
“自真庙以来,举人公然怀挟文字,皆是小纸细书,抄节完备……”
王子韶在旁边帮腔:“臣听说,如今汴京城中善抄小字之笔工,每抄一本,索价百贯以上!买者却络绎不绝!”
范百禄补刀奏道:“臣听说福建路有建阳书坊,坊中图书,行销天下,今书坊中就有商贾专刻科举条目,撮载纲要,皆蝇头小册,于是天下士人皆购其书,以充怀挟之用!”
赵煦听着,却是不怒反喜。
为什么?
因为这在他看来,是资本主义在大宋开始生根发芽的标志!
你看——都有资本家,敢冒着杀头的风险,专门给客户提供,专用小抄的图书了。
这妥妥的就是资本主义的行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