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元祐革新(3)(4 / 7)

加入书签

nbsp;没有办法,只能手动微操,尽可能的把那些他在上上辈子记得的能吏干将,以及在现代史书上知道的贤能大臣给提拔起来。

    于是,他现阶段,能动手脚的地方,也就剩下科举了。

    先用科举,补充一批能卷、有意愿卷的人材到系统内。

    让大宋这台嘎吱作响的老旧机器,能够稍微的恢复一些活力,拥有一些余裕的空间。

    这样想着,赵煦就坚定的看着群臣,继续说道:“所以,我今日召集诸位臣工,便是想请诸位,对当今科举取士,所存在的弊端,畅所欲言!”

    “一如,当年范文正公!”

    “还请诸位,务必无所隐瞒,与我详述如今科举考试选材之弊!”

    改科举以诗赋取士变为经义取士,始自范仲淹发动的庆历新政。

    且是写在庆历新政的纲领性文件——范仲淹上书仁庙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之中的。

    庆历新政的失败,也多少与此有关——庆历四年,朝廷颁布了科举新规,废除科举考试之中的贴经与墨义两场。

    同时,调整了科举考试的侧重点。

    将诗赋的重要性,降到了最低——当年的科举,先考策文,再考论文,最后才是诗赋。

    且是逐场淘汰,最后从三场考试中综合评价,取成绩最好的士子录取。

    在这种制度下,诗赋的地位其实已经可有可无。

    要不是庆历新政,同时动了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