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归义军(2)(3 / 4)
以,在吕惠卿眼中,熙河路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根基之地!
只要把熙河路建设好,并让熙河上下,都接受他的思想和主张。
那么,假以时日,这里就是他吕惠卿的吕学的大本营。
所以,吕惠卿到任后,就开始无比积极的巡视诸州。
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与父老(蕃部首领)交谈。
慢慢的,一点一滴的勾勒着,他自己的蓝图。
到得现在,他已经有想法了。
唯一的障碍,就剩下了一个——朝廷,准确的说,当今天子是否会支持?
所以,就有了他亲自带队,护送着刚刚从梁乙逋处赎回来的归义军后人,以及大唐赐给归义军节度使官印、告身、服章,来到这熙州的抹邦山朝圣的事情。
这是为了向汴京表忠——官家,我吕惠卿才是您最忠心的臣子!
您看,臣对您的一切指挥,都是一丝不苟的执行。
即使,只是内降的并未经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复核、尚书省下降的文字!
臣也依旧是认认真真的执行。
这样想着,吕惠卿就回头看了看,在他身后的那个庞大车队。
数百名神色依旧有些惊慌的老幼妇孺,坐在一辆辆牛车、马车上。
他们就是,昔年曾收复河西,击破吐蕃,威震西域的大唐归义军仅剩的后人了。
他们多数都已胡化。
就连肤色、容貌,都已经和中原有了不同。
在他们的身上粟特、吐蕃、回鹘、党项的血统,说不定已经高于汉人了。
但,有一点,他们传承的很好——至今,他们中都有人会说中原官话。
虽然可能说的有些别扭,讲的也有些生疏。
同时,他们还保留着昔日大唐赐下的告身、官印。
其中,甚至还有人保留着大宋太祖、太宗授给的官符、告身。
或是某某校尉,或是某某判官。
这些东西,证明了他们的身份——归义军之后。
可惜的是,昔年收复河西的瓜州张氏,已无后人了!
他们已经被回鹘人,斩尽杀绝。
如今迎回来的,实际上是张氏归义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