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没有奸佞,全是忠臣!(2 / 8)

加入书签

过关斩将,辛辛苦苦的进京赶考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当官!为了当人上人!

    前有南汉刘鋹倒行逆施,搞出来了想当官,必须自宫的国策。

    结果,士大夫为了做官,主动挥刀者络绎不绝。

    后有蒙元、满清,开科取士,不失圣主明君之誉。

    而其一旦,不搞科举,不给士大夫们当官的途径,顷刻就土崩瓦解。

    而赵煦在今年科举大放水,将录取人数第一次拔高到七百人以上!

    对天下士大夫们来说,这就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圣主明君!

    几乎所有人都说:官家天恩,永远都还不完!

    至于赵煦在科举过程中,搞的那些小动作,做的那些改革,在士林中引起的非议和腹诽。

    在科举录取名单出来的那一瞬间,顷刻烟消云散。

    事实证明——士大夫们不怕皇帝乱来,只怕皇帝不给当官的机会和途径!

    谁能让他们当官,他们就管谁叫君父!

    至于君父是谁?考试的内容是什么?

    他们才懒得管!

    一时间,坊间舆论,尽是称颂——尤其是年轻一辈的士人,哪怕这次没有考中,也都对赵煦的圣明与英武,歌颂不已。

    对年轻人来说,其实今年的科举改革,是非常有利的。

    他们还年轻,还能学习、改变。

    但老登们嘛……嘿嘿嘿……

    如此一来,等于说朝廷扩大了科举录取人数,同时也帮他们淘汰了一大堆的老登。

    这一来一去,等于大大增加了他们未来考中的概率!

    这不是圣君是什么?

    一时间,汴京内外,都是士人的赞美与阿谀之声。

    新科进士们,更是立刻就开始写了应制颂恩诗赋。

    因为之前,赵煦已经让人在汴京义报上打过样了。

    所以,新科进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他们在写给赵煦的诗赋之中,除了歌功颂德外,纷纷表示——官家的恩情,我们永远也还不完!子子孙孙都将永远铭记!

    有觉悟的,更是在诗赋之中,表达了诸如:我们将紧密的拱卫在官家周围,就像群星拱卫北辰,我们将坚定不移的跟随官家的意志而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