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琼明山上玉蟾宫(2 / 3)

加入书签

悟真篇》真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小道童听见了温言的低语,露出与有荣焉的表情,自豪地说道:“那是自然,‘道自虚无生一气,便由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初祖智慧,我等后辈望尘莫及也。”

闻言,温言看了小道童一眼,说起玉蟾初祖,对方更是滔滔不绝,慷慨陈词之貌,满满的都是少年意气。

温言抿嘴一笑,没有说话,令小道童也是过足了嘴瘾。这样能在同道面前显摆的机会,对他这样的小道童而言可是不多的。

接下来,小道童又带着温言游览了敬奉南宗三祖紫贤真人薛式、四祖翠虚真人陈楠的道光翠虚殿以及供奉药祖神农氏、药王孙思邈、药仙李时珍神位的药王殿。

要不怎么说还得是自家人靠谱呢,小道童的讲解可要比外面旅行团导游的讲解要透彻多了,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一点都没有辜负他这身玉蟾宫道童的行头。

乃至因为他讲得实在是太好了,竟然还吸引了一批游客聚到二人身边,都是来蹭他的免费讲解的。

这种场景,小道童显然也是司空见惯了,并没有驱散人群,只是按照二人自己的节奏,一点一点地向温言介绍着这南宗宗坛——玉蟾宫。

在这之后,小道童就要带温言去游览三清坛了——这也是文笔峰地势最高的建筑。

玉蟾宫不设代表道教最高信仰的三清神殿,但在最高的峰顶上建坛供奉三清尊神,以表达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意象。坛上设三座铜质香炉,供道教信徒向三清道祖表达敬意。

此行是要步行而上的,山高路远的,这一行程也劝退了身旁那些蹭讲解的游客们。

“由南路中轴线,经玉蟾阁可以登上三清坛,象征按照南宗的道德性命之学进行修持可以实现信仰。”小道童在前方引着路,一边介绍道。

“那我们现在是?”

小道童不紧不慢地答道:“我们现在走的是沿七星亭从北路攀登的路,以表现踏天罡、朝玉京的道教传统教义。七星亭者——从山脚至峰顶,依傍山势建北斗七星亭。自下而上,分别名为瑶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天枢。”

温言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回应,表示自己没有走神。跟在小道童身旁,看着他侃侃而谈,游刃有余的样子,温言只觉对方这样子甚是惹人喜爱。

一番脚程下来,二人都是毫无疲惫之色。显然,虽然只是一介道童,但在对方身上,也是修行上了身的。

不愧是大型道脉,当真人才荟萃。但是想来,即使是在玉蟾宫内,如这小道童一般优秀的人才应当也是不多的。

此时温言也明白了,对方能将小道童派来给她当导游,绝非她开始所想的只是随便应付她,而是确实用了心的。

这便是同道中人啊。

……

玉蟾宫实在是太大了,游览完三清坛之后,天色便已经暗了下来。

下山时又看到那八角形的玉蟾阁,其飞檐、重檐辅之以灯光,远远望去,宛如道经所述天宫“八角垂芒”的景象。

“怎么样,漂亮吧?”小道童看到温言停下脚步,欣赏玉蟾阁夜景的样子轻声一笑,“不过看久了也就这么回事了。”

温言目光流连,思绪已是跟上:“又有什么东西看久了不是这么回事呢?”

“道啊!”小道童面上庄严肃穆,掷地有声,“以有涯之生命追逐无涯之大道,又哪里有‘就这么回事’的时候呢?”

“额……”温言一时语滞,没想到对方年纪轻轻竟能说出如此掷地有声的言论,一时间也不知如何作答。

就在温言尴尬之际,前方玉蟾阁方向走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士,对着小道童笑骂道:“小平荣,让你带客人游览玉蟾宫的,你又在这里大放厥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