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养吾浩然气,武道明入暗(2 / 3)

加入书签

思想主张。

正是因为其主张被当时的汉武帝所采纳,方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后影响这片土地长达四千多年,至今仍是主流。

在阅读体悟时,温言也能感受到自身的【浩然气】在飞速地汲取其中养料而成长,这真的是“我靠读书增长修为了”、

新朝而今,正式的文道修行者虽然不多,但积累下来也算有些量了,因此境界的革新划分并没有漏掉此道。

业余阶段不提,正式入得文道道途后,首先同样是职业九段之路。

职业1-3段为文士【养气、文华、万化】,4-6段为君子【心泉、心湖、心海】,7段大儒【浩然】,8段鸿儒【碧血】,9段文宗【丹心】;法境为诸子、半圣,灵境为亚圣……

亚圣之上,新朝万年历史中,只出现过三位,他们分别是上古周朝时期的文王、先秦春秋时的孔子以及前明王朝初期的王阳明。

这一层境界,被尊之为圣人,乃是破开心关的集大成者,位比精气神之道成就的“天、地、人、神、鬼”五仙之境,皆是超脱于一界,得证自在逍遥的真仙级数存在,自此超脱而去,亦不见归来。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文道的前途就是光明的。盖因文道修行的过程是无比的曲折,无论是在低境界还是高境界,其数量包括晋升比例都远逊于传统精气神修行之道。

这也是温言无意于此道的原因之一。

她对于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自己或许确实称得上是一时之才。但若是同证得法境与灵境的前辈人物相比,眼下的这点才能便只能说是一般了。再同中古、近古的文道诸子、半圣乃至亚圣相比,则更是相形见绌。

畏难方是人性,温言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不认为自己具备攀登文道更高境界的潜力。若是练气之道,或许还有这么些机会吧……

人贵自知嘛。

就在温言飞速填补着【浩然气】根基之时,日历也是翻过一页又一页,时间很快推进到了十二月。

终于消化完了【浩然气】初成后的这段精进期,温言这才有心思考虑武道暗劲的修行。

明劲打人用的是气力,暗劲则是用心力。

武者入暗劲一般而言需要明悟本心,她本是练气修士,可以取巧度过这一关。只是还没等她着手进行,文道的突破已然超拔了她的心灵。

从某一方面而言,超拔的心灵,孕生的【浩然气】不正是自己的本心么。

这便是——明悟本心?

不知不觉间,明劲入暗的最大一重关卡,轰然洞开。

不需要更多的准备,也无需外界的磨砺。

心灵的境界已然到了,境随心转,在温言一次普通的演练之中,体内的一道明刚内劲猝然受到心意的牵引,透体勃发而出,击打在空中,杳无声息。

没有任何异象出现,但温言知道:暗劲,成了。

初成暗劲,挥出那一记暗劲之后,温言只觉得体内温养的诸多明刚内劲在这一刻皆是蠢蠢欲动。

神魂心意在此时也在飞快接引着内劲,由明入暗,由暗入虚,最后纷纷钻入身体经脉穴窍的深处,化为虚无,深深埋藏。

这期间,身体的筋膜血肉皆是受到了转化中劲气的冲刷,带给温言一种掺杂了酥麻、疼痛、瘙痒、空乏、虚弱等等感官融合的特殊体验。

仅是刹那间,便已是消耗了身体大量的劲气与心力,力有不逮之下,这一番转化也是就此停止。

暗劲,易筋也。

这是初成暗劲后,暗劲自发对身体进行的一次洗礼,让身体得以习惯于它的存在。

这也是每一位新晋暗劲武者的机缘,仅此刹那,便抵得上寻常初段武者数以年计对于身体的锤炼而有余,且无半点副作用。

许多武道名门之中还有秘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