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性转!角色的彻底颠覆!(4 / 5)

加入书签

nbsp; “这就是戏。”林默望着窗外灯火,“不是煽情,是让观众在别人的故事里,认出自己的心跳。”

    四月中旬,《孤舟》完成终剪。首映礼前夜,林默独自来到北影老放映厅。这里曾是他大学时代熬夜看片的地方,木地板吱呀作响,银幕泛黄。

    他放了一遍《孤舟》。全片几乎无对白,唯有风雪呼啸、煤炉噼啪、哨音断续。当老年守塔人最后一次吹响三长两短的平安信号,镜头缓缓拉远,航灯在暴风雪中孤独闪烁,如同宇宙中唯一不灭的星。

    林默坐在黑暗中,泪流满面。

    他知道,这不是一部电影,是一个信念的证明。

    第二天首映,全场肃然。结束时,灯光亮起,观众久久未动。有人低声啜泣,有人默默鼓掌。一位白发老人站起来,说:“我父亲就是灯塔工。看完这片子,我才懂他为什么宁愿孤独一生,也不肯离开。”

    林默走上台,只说了一句:“谢谢你们,听见了那声哨响。”

    《孤舟》上映后口碑炸裂,豆瓣开分9.6,被媒体称为“年度最安静的伟大之作”。电影节接连发来入围通知,国际发行商主动接洽。可林默最在意的,是一封来自漠河当地学校的信:

    “我们把《孤舟》放进了校本课程。孩子们说,他们终于知道了,原来英雄不一定冲锋陷阵,也可以是一个人在风雪中,坚持点亮一盏灯。”

    他回信写道:“请替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灯塔,只要你愿意守护,光就不会熄。”

    夏天来临,《路灯下的早餐铺》杀青。林默去审片,看到结尾一幕:城市拆迁,煎饼摊即将消失。大叔最后一次出摊,天还没亮,街口已排起长队。人们默默买下一个煎饼,不说一句话,只是点头致意。

    最后一个镜头,是空荡的街角,地上留着一圈炭灰,像一枚未燃尽的太阳。

    林默看完,久久未语。良久,他只说了一个字:“上。”

    影片公映那天,票房并不火爆,但热搜挂了三天。#原来最暖的光来自街头#、#我们都需要一个煎饼摊#、#平凡人是城市的锚#……无数网友晒出自己遇见的“热食守护者”:深夜馄饨摊主、雨天送伞的修车大爷、地铁口卖烤红薯的奶奶。

    有人留言:“看完电影,我绕路去小时候那家煎饼摊,发现老板娘还在。她认出我,笑着说‘小伙子长这么高了’,然后多给我加了个蛋。那一刻,我觉得整个童年都被温柔接住了。”

    林默看到这条,笑了。他回复:“下次,记得说声谢谢。”

    秋天,北影举办“平凡叙事”主题影展,《孤舟》《归途》《路灯下的早餐铺》同框展出。展厅中央立着一块互动屏,标题是:“写下你见过的微光。”

    密密麻麻的留言爬满屏幕:

    “我家楼下保安叔叔,十年如一日帮独居老人拎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