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五个月过去。时间很快来到天命二年四月初一(公元538年)……
四月的长安,春雨绵绵。未央宫内,炭火盆驱散着空气中的湿寒。刘璟斜倚在虎皮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珏,听着窗外雨声潺潺。
\"陈元康已经到了驿馆。\"刘亮躬身禀报,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随行带了二十车礼物,看来高欢这次是下了血本。\"
刘璟轻笑一声,玉珏在指尖灵巧地转动:\"你说,高欢为何非要走河内?从黎阳、白马南下中原不是更近?\"
刘亮走近几步,压低声音:\"探马来报,宇文泰在濮阳、甄城布下重兵,由宇文导、王轨率领。高欢若是强攻,损失必然惨重。\"
\"所以就想借我的道?\"刘璟坐直身子,眼中闪过狡黠的光,\"亮弟,你说我们该不该借?\"
刘亮会意一笑:\"借自然要借,但不能白借。要让高欢既用了我们的道,又要承我们的情,还要...付出代价。\"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臣担心的是,高欢若是大败宇文泰,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我们。\"
刘璟站起身,走到殿窗前望着淅沥的春雨:\"高欢此人,志大才疏。他若能灭宇文泰,早就得手了,何须等到今日?\"他转身时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况且,你以为宇文泰就那么好对付?\"
次日清晨,汉王宫大殿。陈元康一袭紫袍,神情自若地步入殿中。与上次在北周朝堂上的锋芒毕露不同,今日的他显得格外谦恭。
\"外臣陈元康,奉大齐皇帝之命,特来向汉王殿下问安。\"他深施一礼,姿态放得极低。
刘璟故作惊讶:\"哦?高丞相如今已是齐主了?孤怎么不知?\"
陈元康面不改色:\"陛下已于去年正式登基,国号大齐。特命外臣前来告知邻邦,永结盟好。\"
刘亮在一旁冷笑:\"好一个永结盟好!三年前高丞相还要与我大汉会猎沙苑,如今怎么又要结盟了?\"
陈元康从容应答:\"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宇文泰收留我大齐叛将,如此不仁不义之君,天下共诛之。我主愿与汉王共分周土。\"
\"说得好听。\"刘璟慢条斯理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