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出兵在即(2 / 4)
是他们去唐州,武安君怕是连门都不让进,更别说谈事了。
赵牧的目光在殿内扫了一圈,见没人主动请缨,不由得皱了皱眉——显然,之前武安君在临安受的委屈,让大臣们都觉得这趟差事尴尬,不愿去触这个霉头。
“崔爱卿,这计策是你提的,你看派谁去唐州合适?”
赵牧把问题抛给崔思退,他自己不便直接点将,免得落人口实。
崔思退心里早有盘算,他原本想推荐李恒茂——毕竟李恒茂与武安君有旧,沟通起来更顺畅。
可若是直接点李恒茂,难免会引起魏师逊等人的猜忌,倒不如换个人选。
他略一沉吟,开口道:“陛下,如今朝堂诸事繁杂,吏部要调配官员入川,兵部要统筹援军,户部忙着筹粮,工部需修缮船只,枢密院更是军机不断,都离不得人。
唯有礼部、刑部事务稍缓。
老臣以为,礼部清贵,蔡正阳尚书又是蔡相之子,身份尊贵,若是让他去唐州,定能让武安君感受到朝廷的重视。”
眼下朝廷正忙着调兵遣将入川,各部都忙得脚不沾地,唯有礼部暂无急务,蔡正阳去唐州,既合理,又不会引人怀疑。
“陛下!”
蔡正阳一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连忙出列推辞,“原定下月要在郊外祭拜天地,此乃为江山社稷祈福的大事,臣身为礼部尚书,不敢轻离。
臣举荐刑部尚书李恒茂大人——李大人老成持重,有他出马,定能马到成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在心底把崔思退骂了个遍——上次他跟着魏师逊得罪了武安君,如今去唐州,怕是有去无回!
说着,他不断朝魏师逊使眼色,暗示对方赶紧帮自己解围。
魏师逊见状,连忙上前附和:“陛下,家国大事,唯祀与戎,祭拜天地乃是国之大典,蔡尚书确实不可轻离。
不如就请李恒茂大人走一遭,李大人声望卓着,也足以体现朝廷的重视。”
他可不想让蔡正阳记恨自己,眼下还得靠蔡相的支持,自然要帮着说话。
赵牧看了看李恒茂,缓缓点头:“既如此,李爱卿便辛苦一趟,去唐州见一见武安君吧。”
李恒茂是李恒盛的兄长,与武安君本就有交情,去唐州确实合适。
只是涉及钱粮,他还得问清楚:“陛下,臣愿往。
只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调拨给唐州军的钱粮物资,具体有多少?臣怕到了唐州,尺度把握不准,误了大事。”
他心里清楚,武安君是自家亲戚,又是李采薇的夫君,绝不能让对方吃亏。
几个月前他就收到消息,李采薇给武安君生了个儿子,如今两家关系更亲,他自然要多帮衬些。
“唔,谢爱卿、王爱卿,你们说说,能给多少?”
赵牧揉了揉胀的太阳穴,最头疼的就是钱粮问题。
最终商议定了:兵部拨付甲胄五百套、各式兵器三千件,羽箭、布衣若干;户部一次性给粮五万石、白银三万两、布料五百匹。
殿内众人都看得明白,这些物资少得可怜——比起谭良弼入巴蜀的配置,连一半都不到。
可没办法,谁让唐州军只是团练兵,而非朝廷正规军呢。
“陛下,这些是不是……少了点?”
李恒茂犹豫着开口,“若是唐州军按一万人算,一人不过五石粮、三两银,怕是只够一个月的开销,后续作战怕是难以为继。”
“朝廷眼下也是多事之秋,让武安君多担待些。”
赵牧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安抚,“若是此次他能立下大功,朕绝对不吝赏赐——你告诉他,我大乾已经好些年没人以战功封侯了。”
他不是不想多给,只是既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