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禅林雅会【五更求月票!】(2 / 3)

加入书签

p;就连陆北顾,也略有惊讶。

    宝月大师是眉山人,俗姓苏,论辈分为苏轼宗兄,其人9岁出家,19岁得度,29岁获仁宗赐紫袈裟,36岁赐号“宝月”,如今才不过44岁。

    其人以雅僧风范闻名,常与四川士大夫交游,尤擅诗赋,从《全宋诗》收录其《偈》一首里“莫离盖缠,莫求佛祖”一句,便可见其境界。

    “不错。”

    黑衣僧人微微颔首,说道:“宝月大师正是镇守倒数第二关的僧人。”

    此话一出,陆北顾更是大感好奇,连宝月大师都不是关底?

    那镇守最后一关的到底是什么人物?

    众人也很好奇,但无论怎么询问,黑衣僧人只道“到了便知”,便也不再说话。

    不过,这些奖励里面,最让陆北顾心动的,其实是“般若经舍俗讲名额”。

    北宋书院常以“经舍”为名,如岳麓书院前身即称“岳麓经舍”,而这个“般若经舍”,属于法王寺为了扩大影响力所开办的针对小孩子们的书院。

    但这种寺庙开办的书院,跟儒家的庙学或私塾的教学形式不同,虽然都教读书识字,但是通过“俗讲”的方式进行的......所谓“俗讲”,就是僧侣结合故事讲解佛经,并穿插识字等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

    当年范仲淹就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私塾,所以去当地寺庙里听老和尚俗讲,学习读书写字。

    而寺庙的经舍俗讲,是不限制男女的,也不是要小孩子们出家。

    这也就意味着像是陆语迟这种小女孩也可以送去读书识字,并且还有专门的僧人负责照顾,中午还有一顿饭,是很好的事情。

    “如果能争取到这个机会,想必嫂嫂和小语迟都会很高兴吧?”

    陆北顾暗暗下定了决心。

    反正他在县试之前,是一定要把全家的户籍迁到合江县的,到了那时候,如果能解决陆语迟的上学识字问题,嫂嫂也能省很多心。

    在褐衣僧人的带领下,他们沿着前往后山的蜿蜒石径前行。

    石径渐渐隐没,草木愈发葱郁,无边的山间野草舒展着嫩绿的卷芽,随着一阵风拂过,簌簌轻响,偶有鸟雀掠过树梢,啼声清越。

    复行数百步,忽闻水声淙淙。

    一脉山泉自石隙中涌出,在后山山脚的低洼处汇成了一汪清浅的水潭。

    潭边散落着几块平整的青石,石面被泉水冲刷得光滑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

    每块青石上都摆着红泥小炉、竹编茶笼等煮茶工具和素白瓷茶具,守关的僧人正盘坐在其中一块青石上。

    见众人到来,他合掌一礼,温声道:“第一关为‘岩泉煮茶’,以山泉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