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夜郎通货论》(1 / 3)
第三日,陆北顾很早就醒了。
他靠在墙边,所有杂念,都被他强行按入了脑海深处。
思绪在黑暗中沉潜,他想到了严正讲习会上剖析的庆历新政得失,想到了泸州盐井的利弊、水运的兴衰,想到了西北的烽烟。...
陆北顾放下笔,轻轻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他抬起头,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略带腼腆地笑了笑:“这篇文章写得仓促,还请诸位多多指正。”
梁娴捋须点头:“陆公子谦虚了。此篇文字如金石掷地,铿锵有力,将李广一生的遗憾与无奈剖析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对汉武帝用人之道的批判,可谓鞭辟入里,令人拍案叫绝。”
崔文?忍不住追问:“陆兄,既然你提到汉武帝更看重实际利益,那是否可以推断,若李广能像霍去病那样屡立奇功,或许他的命运也会有所不同?”
陆北顾沉思片刻,答道:“确实如此。但李广的性格决定了他难以模仿霍去病。霍去病年轻气盛,行事果敢,甚至不惜冒险以求速胜;而李广则更加谨慎稳重,注重保存实力。这种差异虽然使他在战场上少了许多失误,却也让他的战功显得不够耀眼。再加上汉武帝后期推行‘强军弱民’政策,对边疆将领的要求愈发苛刻,李广自然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苏辙忽然插话道:“可是,如果李广能够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处事方式,比如主动迎合汉武帝的喜好,或者多结交一些朝中权贵,是不是就能避免那些挫折?”
陆北顾摇了摇头:“这未必可行。李广为人刚直不阿,倘若强行违背本性去讨好他人,反而会适得其反。更何况,在那个时代,忠臣往往因为过于耿直而遭到排挤,李广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罢了。”
韩子瑜听得入迷,不禁感慨道:“原来历史人物的命运并非单纯由他们自身决定,而是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像项籍和李广,他们都有过人的才华,却最终未能实现理想,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周明远接口道:“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成败论英雄。每个人的选择都受到其所处环境的限制,而这些选择又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命运。正如陆兄所说,只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梁娴闻言,微微一笑:“说得不错。不过,我倒觉得,陆公子今日所言,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当下。我们这些人读书作文,追求的不正是这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吗?”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清风拂动竹叶的声音,为这场热烈的讨论增添了几分雅致。
陆北顾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忽生一念:“既然大家兴致如此高昂,不如再谈一个话题??关于王安石变法。我想知道,各位对这位大宋名相的看法如何?”
此言一出,屋内顿时安静下来。王安石变法乃是当今朝堂争论不休的大事,涉及党争、民生等诸多敏感问题。即便是在这样的文人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