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论川关盐钞法试行事疏》(1 / 6)

加入书签

    “很好,细节尚可琢磨,但这想法是可行的!”

    听到这句话,李磐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张相公自然是举重若轻的,这话听着轻飘飘的,但委实已是足够有分量的评价了。

    陆北顾点点头,也是心底终于松了口气。

    其实用现代的话语来说,这就是通过将四川井盐和河东解盐专卖权以及军粮运输权的证券化,构建起了一整套闭环体系,通过盐钞的金融属性实现资源的跨区域配置。

    而陆北顾之所以一开始就能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是因为他提出的这套制度,所有实施环节都是有着现实依据的。

    首先,东南商人用铜钱购买四川井盐就是他在前来成都的路上亲眼所见的现状。

    其次,他记得没错的话《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就有明确记载,仁宗朝“河东解盐、四川井盐,盐引各有限域”,其次《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也提及了“盐钞行于三京,而解盐引不通于川蜀”,所以盐分区销售制度是目前的实际情况。

    再次,大宋买扑制度非常普遍,而前唐刘晏的转运之策也是现成的案例,通过分段买扑运输来减少运输成本这个操作,具备相当的可行性。

    最后,《宋会要辑稿·食货》也记载了在仁宗朝中后期西北已有“入中粮草,给盐交引”的小规模复行“折中法”的操作,所以西北拿盐引来换粮食是有实际需求的。

    总而言之,在仁宗朝盐钞年发行量约300万贯的规模下,这套体系是完全具备可操作性的!

    “具体怎么改些细节,我与赵转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