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四州联考(2 / 3)

加入书签

是诗才,更是对儒家精义的理解深度、阐发能力,以及那份端凝厚重的气象.立意必须高远宏阔,格调务必庄重典雅,一字一句皆需如金石坠地,彰显出效法天道、刚健进取的君子风骨。

    崔文璟之前关于“气象”的点拨,以及嘉州学官偏好“清健雅正”的风格判断,也让他有了正确的思路。

    陆北顾细细思索后,那凝聚了心神的笔锋,终于落下。

    “君子当如健,自强不息章。

    乾元行有则,坤厚载无疆。

    养气师孟轲,知艰效禹王。

    经纶怀黎庶,砥砺向庙堂。

    莫畏程途远,何忧岁月长。

    一朝登紫阙,献策佐尧唐。”

    全诗共十二句,严格五言六韵排律体式,押平声“阳”韵(章、疆、王、堂、长、唐),一韵到底,声韵铿锵。

    立意紧扣“君子自强不息”,从效法天地、师法圣贤、心系黎庶、志在庙堂、不惧道远、终佐明君逐层递进,阐释透彻,立意高远纯正,无丝毫偏离。

    而颔联、颈联、腹联皆对仗精工,如“乾元”对“坤厚”,“行有则”对“载无疆”,“养气”对“知艰”,“师孟轲”对“效禹王”,“经纶”对“砥砺”,“怀黎庶”对“向庙堂”,字字推敲,工稳非常。

    至于气象,端凝厚重,刚健昂扬,通篇正气浩然,无丝毫靡弱轻佻之态,正合“赋得体”庄重典雅的要求。

    确认无懈可击后,陆北顾才长长舒出一口胸中浊气,紧绷的肩背略略放松。

    当然,还是那句话,科举考试的试帖诗跟正常诗作是两码事,得分高的试帖诗,从文学性角度来看往往平平无奇,而把传世诗作拿来当试帖诗去判分同样得不了高分因为试帖诗不仅在韵脚和平仄以及起承转合方式上要求严苛,而且词句必须极为庄重典雅,不能随意发挥。

    诗后面的赋,风格也很符合他们所言嘉州学官的那种“清健雅正”之风。

    ——《大禹惜寸阴赋》。

    赋的题目本身没什么好说的,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讲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才能终成伟业。

    陆北顾搁下笔,打了许久的腹稿,方才提笔开始写。

    “粤稽邃古,洪水滔天。下民昏垫,帝用忧煎。爰命伯禹,拯此颠连。胼胝非惮,饥渴忘焉。惟寸阴之是惜,罔敢逸豫以自延。此圣王之鸿烈,实万世之勤源。”

    字字如凿石,力透纸背!

    开篇勾勒洪荒水患之危,点出帝舜之忧与大禹受命,继而以“胼胝”、“饥渴”极言其劳苦,最终落笔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