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开封再见(2 / 5)

加入书签

nbsp; 陆北顾则是摊开一张新纸,用镇纸压好,提笔蘸墨。

    他没有急于书写,而是让思绪在脑海中翻涌。

    ——赵原朗《春秋》微言大义的精妙剖析,李学官策论“识见”与“条理”的当头棒喝,王静之诗赋“切题”与“出新”的苦心点拨,严正《礼记》“钩玄提要”与“融会贯通”的严苛锤炼。

    一幕幕,一句句,如同被反复锻打的精铁碎片,在思维的火炉中熔融。

    他的笔终于落下,提纲挈领地写下几个核心词:“度”、“势”、“变”、“实”、“和”、“别”。

    又在其下勾勒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将《春秋》的褒贬、《礼记》的节文、苏洵的“权”“利”之论、自己“鼎革”之思,乃至策论中“识见”与“条理”的要求,都尝试着串联、印证。

    他试图在纷繁的经义与现实的考题之间,构建起一座属于自己的稳固桥梁。

    这并非简单的归纳,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领悟,试图抓住那贯穿于不同经书、不同题型背后的根本理路。

    时间在静谧的思考与低声的探讨中悄然流逝。

    偶尔有学官缓步踱入斋内,或是陈元礼教授本人,或是赵原朗、严正等熟悉的面孔。

    他们并不主动发言,只是静静巡视,目光扫过书斋内那一张张专注的面孔。

    若有学子起身趋前,恭敬请教某个困扰的难点,他们便会驻足,或三言两语点破迷津,或引经据典详加剖析,字字珠玑,令人茅塞顿开。

    陆北顾也抓住机会,向赵原朗请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