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夜郎通货论》【求月票!】(2 / 3)

加入书签

钱之利,民以盐块、贝珠、漆器、丹砂相易,至汉灭夜郎.”的内容,此刻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了出来。

    而夜郎国的历史,又是绝对绕不开汉朝的。

    西汉时期,最初接触夜郎国的,是汉武帝派出的使者唐蒙,而等到元封元年南越被灭后,夜郎国遣使入朝,并入牂牁郡但维持实际统治,再往后到了西汉末年,夜郎王被西汉的牂牁太守陈立所杀,余部南迁。

    东汉时期,则是永初元年南迁后的夜郎蛮夷举土内属,夜郎国彻底灭亡。

    所以,必须要把《华阳国志》补注本里记载的内容,与夜郎国和两汉交往的历史结合到一起。

    而这篇史论,最重要的也并非是论史,而是“以史论今”,所以夜郎国其实要暗中指代如今的四川。

    四川通货面临什么问题?当然是题目里的钱荒?

    而根源在于什么?铁钱笨重,或是铜钱外流,亦或是私铸劣钱泛滥?

    在陆北顾看来,蜀地钱荒之弊,表象在钱少,看起来是“铜贵钱贱”的失衡与“流通阻滞”之痼疾。

    “铜贵钱贱”是物理规律,自然不必多言,而铁钱沉重,千里贩运成本高昂,以至于商旅裹足,此乃流通之阻。

    可根本问题,真的在于这些吗?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困境,所有人心知肚明。

    但偏偏不好明着说出来,就只好以史论今。

    出题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暗戳戳地讽谏”的心态,陆北顾无从知晓,但毫无疑问,想通了这些关节以后,他这篇《夜郎通货论》该如何以史论今的思路便有了。

    思路一旦打开,成文便如江河奔涌。

    陆北顾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去研磨新墨,直接拿起昨日用剩的墨块,在砚台里注入了少许清水,手腕沉稳地研磨起来。

    墨条与砚石摩擦,发出低沉而连续的“沙沙”声,在这片被沉重考题压得近乎窒息的考棚区里,显得格外清晰。

    随后,他提笔在草稿纸上开始写下这篇史论。

    《夜郎通货论》

    “昔夜郎据牂牁①之险,拥丹砂②之利,商队络绎于五尺道③,犀象周流于南夷驿。自汉使开边,置郡设吏,初行通币,铜铁兼用。光武中兴,复铸五铢,夜郎之铜冶尽输中原,铁镪独留荒徼④,遂使货殖之道,渐成枯涸之势。

    然司农之臣不究其本,竟铸当十铁钱⑤以塞民怨。形愈硕而质愈劣,价益虚而信益衰。墟市晨开,必称量铁镪斤两;村醪⑥夜沽,竟论计货币成色。至于富者窖藏铜货以待时变,贫者堆积铁镪而泣秋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