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这题我熟(5 / 5)

加入书签

nbsp;   在实力突破之后,哪怕是同样的题目,他也已经有了更完善也更深刻的解答思路。

    “《公羊》辨‘如雨非雨’,意在申明经记录之严谨,斥凡俗误传之虚诞。其引‘雨星不及地尺而复’,恰见旧史或载神异,语近怪力。圣人修《春秋》,删其不经,易作‘星陨如雨’,此乃笔削之大义——去怪诞,存常理,正名实,以合王道。一字之易,深寓‘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训,使天象记录归于平实,重在彰人事而非述怪异。

    《穀梁》言‘如雨’,重在状其散落之貌、数量之众,其‘著以传著,疑以传疑’之训,乃谓史官当据实直书所见之象,于其幽微难明处则存其疑而不妄断,此乃史家之直笔。

    《公羊》彰显圣人主动笔削以立义,《穀梁》侧重史官客观记录以存真,二者看似殊途,然实可相发明盖圣人笔削,非凭空臆造,必基于史实。其削去‘不及地尺而复’之神怪,正因其‘疑’而不可信,故削之以求信史。‘星陨如雨’乃据实可‘著’之象。故《穀梁》之‘著疑’原则,实为圣人笔削之取舍依据,而圣人之笔削,则为对‘疑’‘诞’之史申判,二者一为基,一为用,共成《春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