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震惊庞大的血脉(2 / 3)

加入书签

安街头的一些伤兵以乞讨为生。

魏叔玉在一旁解释道:

“父皇,像这样的驿站,长安到碎叶一共有五十个。

目前有四十处投入所用,每处驿站根据大小,配备八十至一百名名驿卒。

优先招募因伤退役的残疾兵。

朝廷给他们一份稳定的薪俸,他们负责接待信使、维护道路、提供食宿补给,同时也起到警戒、巡逻的作用。”

房玄龄感叹道:“此举真可谓一举数得。

粗略算下来,五十处驿站至少吸纳四千名伤残士卒。

不仅为他们及其家人找到条活路,更为朝廷减轻抚恤负担,稳定士卒们的军心。

更主要是老兵经验丰富、忠诚可靠,由他们守卫驿站、维护道路,远比招募新丁更为有效安全。”

李世民深知为国流血的将士,若能老有所养、伤有所依,对军队士气将是何等巨大的鼓舞!

看似不起眼的驿站体系,因招收残疾士卒带来深远意义,丝毫不亚于一场大战的胜利。

“好,好一个安排!”

李世民重重拍下魏叔玉的肩膀,“玉儿,此事办得极好。

体恤将士,巩固边防,利国利民!”

接下来的几天行程,李世民对沿途的驿站格外关注。

他时常停下来与驿丞、驿卒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饷银放、道路维护情况。

得到的反馈都颇为积极,老兵们对眼下安身立命的工作充满感激,言语间对皇帝的忠诚溢于言表。

更让李世民和大臣们感到震撼的,是驰道上络绎不绝的商队。

不同于来时路上遇到的零星商旅,如今的驰道上,几乎都是满载货物的驼队和马车。

有从中原运来的丝绸、瓷器、茶叶,有从西域运往长安的玉石、香料、毛皮、马匹、牛羊,甚至还有波斯的银器、地毯。

商队规模大小不一,但都秩序井然。

看到皇帝的仪仗,他们会提前避让到路边,恭敬地行礼等候。

清脆的驼铃声叮叮当当,声响在戈壁滩上回荡,交织出一曲繁荣的交响乐。

“怎怎会有如此多的商贾?”

唐俭看得眼花缭乱,忍不住惊叹。

魏叔玉笑道:

“路好走又安全,做生意的时间成本和风险大大降低,商人自然趋之若鹜。

沿途驿站不仅能提供补给和保护,还有帮忙看管的临时仓库。

如今这条驰道,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黄金通道。”

归途变得不再枯燥。

李世民和大臣们每日都在观察、讨论,驰道和驿站带来的军事、经济、政治效益,远远出他们最初的想象。

他们仿佛看到一条强有力的血脉,正将遥远的西域,与大唐长安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队伍行进度很快,加之驰道平坦,行程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当看到巍峨的玉门关时,李世民竟生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出去时,是探索与征服的兴奋;归来时,是满载见识和对未来蓝图的思考。

过了玉门关,进入河西走廊,驰道网络愈密集完善。

人烟也逐渐稠密,到处都是一片祥和的美景。

当车驾抵达长安城外,太子李承乾率领文武百官,早已在城外十里亭迎候。

简单的迎接仪式后,李世民与魏叔玉皆归心似箭。

得知长乐住在皇宫,魏叔玉直奔立政殿。

长孙皇后早已得到消息,在殿外等候,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叔玉见过母后。”

长孙皇后贝齿紧咬,一把抓住魏叔玉的耳朵,狠狠的拧了下。

“你个皮猴子,媳妇都不管就到处浪?”

魏叔玉自然听出她的含沙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