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明月照锦年(4 / 8)
总笑话她穿衣挑剔,她不自觉地看向墨泯站立的回廊,那里只剩摇曳的花枝,再不见那抹熟悉的玄色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失落。
青黛似是看出她的心思,轻声道:“夫人说,若是小姐觉得闷热,就换上这件轻薄些的。”白诗言点点头,将衣裳抱在怀中,藕荷色与她腕间的红绳相互映衬,恍惚间竟像是墨泯站在身侧,笑着说要带她去看塞外的晚霞。
远处戏台突然传来铿锵锣鼓声,十二面绛色幡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白诗言扶着朱漆栏杆望去,只见八名舞姬踏着鼓点鱼贯而出,水红绸裙扫过汉白玉台阶,宛如一片流动的云霞,吸引了众人目光。然而,镇国公府的九曲回廊蜿蜒在荷塘之上,碧水倒映着飞檐斗拱,这般美景却让白诗言无心欣赏。她踩着金丝绣鞋跨过汉白玉桥时,水面下成群的锦鲤突然翻涌,却在她靠近的刹那沉入水底,只留下细碎的涟漪,仿佛预示着今日宴会并不简单。
花凝玉挽着女儿的手突然收紧,指尖掐进她小臂:“瞧,那是镇国公的幺女,刚从银城归来。”顺着母亲目光望去,只见临水亭中站着位身着月白襦裙的少女,鬓边斜簪着一枝白玉兰,腕间三串翡翠珠子随着动作轻晃。当那少女转身时,白诗言注意到她裙裾上绣着的缠枝莲纹,这一发现,让白诗言心中警铃大作,意识到今日宴会或许暗藏玄机。
戏台上正唱着《游园惊梦》,杜丽娘的水袖扬起时,白诗言忽然嗅到空气中飘来若有若无的龙涎香。这香味混着淡淡的铁锈味,像是有人将金箔碾碎了掺进香炉,十分诡异。花凝玉仿佛早有预料,突然按住她的手,从袖中取出个绣着并蒂莲的香囊:“这是用你最喜欢的茉莉熏的。”
香囊沉甸甸的,白诗言捏到内里藏着枚铜铃。正要开口询问,忽听远处传来瓷器碎裂声。一名丫鬟捧着打翻的醒酒汤僵在回廊,琥珀色的汤汁里漂浮着半片玫瑰花瓣。白诗言望着那花瓣,想起近日听闻银城盐商最喜用玫瑰露调酒,而镇国公府正与银城盐商来往密切,这其中的关联让她心中疑惑更甚。
“诗言妹妹!”月白襦裙的少女款步而来,金线绣就的缠枝莲在裙裾间流淌出粼粼光华,“早闻白府千金才名远扬,今日定要好好讨教。”随着她抬手示意,丫鬟立刻呈上素白宣纸,羊毫笔在砚台中晕开的墨痕,恰似即将漫开的棋局。
花凝玉手中的青瓷盏微微倾斜,正要出言打圆场,白诗言却已福身行礼,唇角勾起恰到好处的弧度:“既如此,便以眼前荷塘为题吧。”她指尖轻捻羊毫,墨汁在笔尖凝聚成珠,忽然轻笑一声:“前日读父亲藏书,见《悠州风物志》载,阳堤柳色与紫菜湖相得益彰——这湖光潋滟之景,倒与今日荷塘有异曲同工之妙。”
话音未落,少女腕间的翡翠珠子突然相撞,发出清脆声响。白诗言余光瞥见对方眼底闪过的诧异,心知这看似咏景的话语,已如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水面下激起暗流。她垂眸看着宣纸上晕开的墨点,将漕运命脉与盐政隐秘,都藏进了这几句闲雅诗文中。
少女瞳孔微缩,显然没料到白诗言会如此回应,旋即轻笑:“妹妹好记性。”她亲自为白诗言研墨,砚台边缘的龙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话语中暗藏机锋:“听说白大人近日在户部力推新盐法?”话音未落,白诗言笔下的“莲”字突然走形,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大片污渍。
"哎呀,这狼毫倒是不听话。"白诗言将发间玉簪轻晃,银铃叮当声掩住了宣纸褶皱的微响。她俏皮地吐了吐舌尖,趁起身致歉时不着痕迹地挡住墨迹晕染的宣纸上,余光却牢牢锁住少女裙角暗袋露出的半张银票——扬州钱庄的印记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红。
恰在此时,戏台上骤然响起弦断之音,惊起满池白鹭。白景鸿手持折扇自游廊转出,绯色官服上的仙鹤补子与扇面"国泰民安"四字相映生辉。"好字!"他的折扇轻敲掌心,墨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