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献策2(1 / 3)

加入书签

“其次,根据测量结果,将漕船进行临时调度分流。

吃水浅的小型漕船,集中力量优先清通水深尚可的区段,让其先行通过,虽单次运量小,但周转快,可解燃眉之急。

对于必须通过淤塞严重区段的大型漕船……”她顿了顿,说出一个让在场工部官员都愣住的想法:“可否考虑‘减载转运’?

在淤塞段上游合适地点设立临时码头,将大船上的粮食部分卸下,由早已征集好的当地小船或陆路车辆接驳运输,绕过淤塞段后,再重新装回大船。

虽然增加了装卸环节,但比起全线清淤或开凿新河,成本和时间都大大节约。”

“这……这岂不是更麻烦了?”工部侍郎忍不住质疑。

林澜从容解释:“麻烦,但目标明确,资源集中。此法核心在于‘精准’与‘效率’。

我们将有限的民夫和银钱,不再平均用于整条河道,而是集中用于保障‘关键节点’的畅通,比如临时码头的建设、关键浅滩的快速疏导、以及转运人力的组织。

同时,成立一个临时的调度小组,由皇上信任的干吏负责,统一协调户部、工部、漕运衙门乃至地方官府,确保政令畅通,避免推诿。”

她看向赵珩,目光清亮:“此法或许不够完美,但能在最短时间内,以较小代价打通漕运生命线。

待此次漕运危机度过,农闲时节,再从容规划彻底清淤或开凿新道之事,方为上策。”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赵珩盯着地图,目光锐利,脑中飞快地推演着林澜的方案。

这个方案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充满了务实、灵活和系统性思维。

数据先行、精准投入、流程优化、建立临时项目组……这简直是将她治理静思苑的那套方法,放大到了朝政层面,而且逻辑严密,极具可行性!

半晌,赵珩缓缓吐出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振奋的光芒:“好一个‘优化路径’!

好一个‘减载转运’!爱妃一席话,真是令朕茅塞顿开!”

他当即下令:“高无庸,即刻传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还有漕运总督觐见!就按沈娘娘方才所言,让他们带上最精确的数据来议!”

“是!”高无庸躬身应下,看向林澜的眼神充满了惊异与敬畏。

工部侍郎也面露惭色,再不敢小觑这位深宫妃嫔。

赵珩心情大好,对林澜的态度愈发温和:“爱妃今日立下大功,想要什么赏赐?”

林澜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皇上,臣妾并非朝臣,献策只为分忧,不敢求赏。

若皇上觉得此法尚可,便是对臣妾最大的奖赏了。

只是……”她话锋一转,露出些许担忧。

“只是什么?”赵珩问道。

“只是此法施行,关键在于执行之人能否摒弃部门之见,精诚合作。

若中间有人阳奉阴违,或者调度不力,再好的方案也是空中楼阁。”

林澜点到即止,她深知改革之难,难在触动利益,难在人心的懈怠与贪婪。

赵珩目光一冷:“爱妃放心,朕亲自盯着,看谁敢不尽心!”这一刻,他帝王的威严尽显无疑。

又闲谈几句,林澜见目的已达到,便识趣地告退。走出御书房,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她知道,经此一事,她在赵珩心中的地位已截然不同。

她不再只是一个需要庇护的妃嫔,更是一个可以交流思想、甚至提供助力的特殊存在。

林澜回到静思苑,心情并未完全放松。

御前献策看似风光,实则将她推向了更瞩目的位置,也必然招致更多的嫉恨。

贵妃一党恐怕已经得知消息,她们的报复,或许会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她唤来小乖,低声吩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