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调查中的意外收获(3 / 3)

加入书签

现他们换了新频道,但加密协议没变,还在范围内。”

沈逸点头。

对手在调整通讯策略,但未意识到监听者已深入其边缘网络。

他打开“夜莺”

的角色设置,查看“隐藏身份加持”

状态。

被动防御仍在运行,闪避+12,攻击判定延迟降低o15秒。

他未做调整,但将系统警报阈值下调一级,确保任何异常数据请求都能被即时捕捉。

然后,他调出虚拟演播厅的权限管理界面,确认“未绑定设备远程投影请求一律拒绝”

规则已生效。

日志显示,过去六小时无异常访问。

但他在日志末尾现一条被系统自动过滤的请求:来自星穹科技测试网络的ip,尝试调用“夜莺”

角色模型的动作延迟补偿参数,持续17秒,被拦截。

三次访问,目标逐层深入:视角偏移、语音频谱、动作补偿。

对方在试图还原“夜莺”

的完整操作模型。

沈逸将三次记录并列,生成时间轴。

第一次访问后18秒,第二次16秒,第三次17秒——几乎恒定。

说明对方使用的是自动化脚本,而非手动操作。

自动化,意味着可重复,也意味着可预测。

他在“91hispers”

计划文档中新增一条补充指令:

【在48小时窗口期内,由“夜莺”

在低活跃度副本中故意暴露一次错误走位,诱导对方脚本记录偏差操作。

后续伪造语音片段中加入同步延迟指令,误导其模型训练方向。

心理战,需从对手的机器开始。

他关闭所有界面,屏幕回归黑暗。

训练室依旧安静,只有终端散热风扇的低频嗡鸣持续震动。

那枚未命名的碎片,在背包角落微微泛光,波纹频率与风扇震动同步,仿佛在回应某种隐秘信号。

林悦的消息再次弹出:

“头儿,刚截到一段语音。

‘风蚀’说:‘再让一次,我就退出。

他们当我是提款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