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对手战术的深度剖析(2 / 3)
建反制模型。
第一层,由林悦负责。她的控场技能必须卡在对方视野重叠达到1.5秒时释放,提前封锁关键通道入口。这个时间点既能打断对方信号确认,又不会暴露意图过早。
第二层,张昊作为移动支点。当他侦测到边路有异常走位时,必须主动前压,哪怕只是虚晃一枪,也能打乱对方刺客的切入节奏。
第三层,中单反打。前提是对方已经完成突进且技能交出大半。此时反打成功率最高。
但他知道,这套机制对团队协同要求极高。稍有延迟,就会崩盘。
他想起昨晚战术室里的那一幕——队员们一个个接过徽章,说出承诺。系统当时提示“隐藏身份加持”激活,持续到下一场比赛结束。
他调出团队状态监测界面,发现“信念值”仍处于高位区间。这个状态能提升全队0.3秒内的反应同步率。
他立刻在反制模型中加入触发条件:“仅当团队信念状态激活时,第三层反打自动解锁”。
这样一来,系统会自动判断是否具备反打条件。避免队员在状态未达标时贸然行动。
模型初步成型后,他启动模拟推演。
第一轮,对方按常规节奏发起突袭。林悦技能准时封锁通道,张昊提前拦截刺客路线,中单在0.8秒延迟后反打成功。胜率:68%。
第二轮,对方改变信号模式,缩短视野重叠时间至1.5秒。系统预警失效,林悦技能释放偏移,防线被撕开。败。
沈逸调整参数,将信号识别阈值动态化,允许在1.5至1.8秒之间浮动。同时增加辅助位微调动作的权重。
第三轮推演开始。
这一次,系统提前0.1秒发出警报。林悦技能精准封路,张昊绕后逼退刺客,中单完成收割。胜率提升至76%。
他继续加入干扰变量:网络延迟、技能误操作、队员走位偏差。在三百次极限测试中,该模型稳定胜率维持在65%以上。
“可行。”他点头。
接下来是战术命名与归档。
他新建文件夹,命名为“影袭链·逆向推演V1.0”。内部包含三份子文档:《信号识别标准》《三层响应机制》《信念联动触发条件》。全部加密,权限设为仅限战队核心成员查看。
他顺手将“待测试战术B”的执行优先级下调至二级,将其定位为辅助骚扰手段,不再作为主攻核心。
做完这些,他退出系统界面,回到主控台。
终端屏幕暗了一瞬,随即跳出一条系统提示:“碎片收集兑换模块待处理,来源:粉丝留言关键词”
他点开看了一眼。
“他们总在团战前清兵”“走位太整齐像排练过”“辅助老爱卡墙角”……
这些词被系统自动拆解成数据碎片,正在等待兑换。他没急着处理,而是把它们暂存进“长期观察池”。
现在最要紧的,是明天训练室的全员会议。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连续三小时高强度推演,眼睛有些发涩,但他没去揉。这种时候,任何小动作都可能影响判断。
他走到饮水机前,接了杯水。水温偏凉,他一口气喝完,把纸杯捏扁,扔进垃圾桶。
转身时,他看了眼墙上的训练日程表。
明天上午十点,战术讲解。
他掏出终端,在日程备注栏输入一行字:“发布新防御框架,代号‘断链’。”
刚输完,终端震动了一下。
是林悦发来的消息:“张昊问明天要不要带笔记本,说怕记不住。”
他回:“不用。我会放演示视频,每一步都标了帧。”
发完,他把终端放回口袋。
训练室的灯还亮着,但他没再坐下。分析已经完成,接下来是执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