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隐藏据点的调查启动(1 / 2)

加入书签

沈逸的手指终于落下,确认键发出轻微的咔嗒声。终端屏幕上的三处红点开始闪烁,数据流如细雨般从坐标深处涌出,汇入“天选系统”的分析模块。他没有抬头,只是盯着那一串不断跳动的参数——地质密度、电磁背景、热源残留,每一项都在被系统快速归类、比对、筛选。

林悦站在他身后半步的位置,双手交叠放在身前,目光落在他的肩线上。她没问结果,也没催促,只是安静地等着。

几秒后,主界面弹出一条高置信度判定:“目标锁定——K-7矿区具备长期驻留与隐蔽运作特征,能源波动周期性出现,符合地下据点运行规律”。

“就是这里。”沈逸低声说。

林悦走近一步,看到屏幕上放大的地形图。K-7位于东北荒原深处,原本是废弃矿道群中最不起眼的一条,入口被塌方碎石掩埋大半,表面看不出任何人工维护痕迹。但系统标记出的微弱气流循环路径和间歇性能量读数,暴露了它的异常。

“其他人呢?”她问。

“还没动。”沈逸调出通讯频道列表,“现在通知他们分头行动。你带一组去L-3,老地方集合点碰头,别走主干道。另一组去M-9,按B路线进。”

“为什么要分散?”

“因为我们不知道有没有眼睛在看。”他关闭地图,切换到加密指令界面,“如果只往一个方向动,对方立刻就能判断我们的目标。但三路同时推进,哪怕他们有监控,也会误判我们还在排查阶段。”

林悦点头,手指在便携终端上滑动,开始整理任务包。她知道这种时候不能多问,沈逸做决定时从不会遗漏关键环节。

“我会用碎片兑换几台微型无人机。”他说着,打开“碎片收集兑换”界面,输入指令。三百战斗碎片划出,三台掌心大小的飞行器出现在物资栏中。它们外壳采用吸波材料,能在低频段规避常规探测,搭载热成像与声音捕捉装置,适合远距离侦察。

“你那边拿到设备后,先做一次短距试飞,确认信号稳定。”他补充,“记住,不要靠近矿口,也不要试图扫描内部结构。我们现在只需要确认两点——有没有人守,以及进出频率。”

林悦输入确认码:“明白。那你会去哪儿?”

“我去K-7。”他说,“主疑点必须亲自看。”

她没再说话,只是看了他一眼。那一眼里有担忧,也有信任。

通讯建立完毕,各小组陆续回应。沈逸关闭公共频道,仅保留与林悦之间的私密线路。他站起身,将终端收进战术背心内层,检查了腕部冷却装置和应急电源的状态。

出发前,他最后看了一眼系统日志。舆论战的影响已经退去,热搜第一的位置稳住了,但那些试图抹黑他们的账号并未彻底消失,而是转入了更隐蔽的信息节点。他知道,这背后的人不会坐视他们继续追查下去。

可他已经没有退路。

车队在凌晨三点启动。沈逸独自驾驶一辆改装越野车,沿着荒原边缘的旧运输道前行。天空灰暗,风沙卷过路面,在车灯前形成短暂的雾障。他打开了车载导航,但真正的路线是由系统实时引导的——避开所有可能设有信号塔或监控探头的区域。

两小时后,车辆停在距离K-7矿区约两公里外的一片岩丘后方。他熄火,取出无人机,连接控制模块。设备启动后,屏幕亮起,显示出前方地形的三维轮廓。

他操控无人机升空,贴着地表缓慢推进。画面中,塌方的矿口越来越近。碎石堆叠得看似自然,但在红外模式下,能看见一道细微的温差边界——那是金属门框与岩石接合处的热传导差异。

“有门。”他轻声说。

无人机继续靠近,在距离矿口五十米处悬停。镜头放大,捕捉到地面几道浅浅的轮胎压痕,延伸进碎石缝隙中。虽已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