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魄力(2 / 4)
bsp; 冯建军闻言笑了:“理解,理解,我不太懂《专利法》,这几天专门找来了解过,飞跃厂未经许可,私自使用你们厂的专利技术,确实涉嫌违法,说起来,应该是我向你道歉。”
李天明没想到冯建军是这个态度,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这话了。
“不过现在好了,坏事变成了好事,以后就是一家了,天明同志,徐州以后的经济发展,还要靠你多贡献一份力量。”
无论是飞跃厂,还是猎鹰厂,只要落户在徐州,那就是本地企业。
冯建军已经听杨树怀汇报过了,未来猎鹰自行车同样将成为徐州的拳头产品。
这可不就是坏事变好事了嘛!
而且,李天明还承诺,等到交接工作结束以后,会对自行车厂进行扩建,提升产能,到时候优先录用返城知青。
说起来,这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了。
当初为了缓解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国家不得不将知识青年疏散到农村。
现在突然又要让下放知青返城,徐州一下子涌入了成千上万的知青。
该如何安置?
冯建军也感到十分棘手。
过去这几年,冯建军把能想的办法都使出来了。
向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分流,鼓励知青个体经营,自谋生路,还引进外资,在徐州当地建厂。
可即便如此,仍旧有一部分知青到现在都没有工作。
知青的安置问题还没得到解决,今天又百万大裁军。
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难啊!
如果让这些青壮年长期处于无业的状态,对社会的稳定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单单上半年,涉及到返城知青的刑事案件就多达十几起。
这个时候,李天明能主动提出,解决一部分知青的安置问题,可算是帮了冯建军的大忙。
“天明同志,今天请你过来,有件事要向你求助。”
李天明闻言忙道:“冯书记有什么知识,只管说。”
“指示谈不上,上个月中枢宣布百万大裁军,你应该听说了吧?”
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还有人说,这个决定是向美西方妥协,是自废武功。
可这些闲得只会鼓唇弄舌的人哪里知道,这个决
↑返回顶部↑